[实用新型]一种四成分撞针式灌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02439.3 | 申请日: | 2014-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12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光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绿的机械设备厂;绿的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08 | 分类号: | C08G18/08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72 | 代理人: | 张作林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成分 撞针 灌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氨酯生产设备,特别指一种四成分撞针式灌注装置。
背景技术
聚氨酯(简称PU)是由多异氰酸酯和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或/及小分子多元醇、多元胺或水等扩链剂或交联剂等原料制成的聚合物。通过改变原料种类及组成,可以大幅度地改变产品形态及其性能,得到从柔软到坚硬的最终产品。聚氨酯制品形态有软质、半硬质及硬质泡沫塑料、弹性体(聚氨酯弹性体简称为TPU)、油漆涂料、胶粘剂、密封胶、合成革涂层树脂、弹性纤维等,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冰箱制造、交通运输、土木建筑、鞋类、合成革、织物、机电、石油化工、矿山机械、航空、医疗、农业等许多领域。
聚氨酯一般先经发泡成型后得到所需的产品,目前的发泡方式包括手工发泡和机械发泡手工发泡的大致分几步:(1)确定配方,计算制品的体积,根据密度计算用料量,根据制品总用料量一般要求过量5%-15%。(2)清理模具、涂脱模剂、模具预热。(3)称料,搅拌混合,浇注,熟化,脱模。手工浇注的混合步骤为:将各种原料精确称量后,将多元醇及助剂预混合,多元醇预混物及多异氰酸酯分别置于于不同的容器中,然后将这些原料混合均匀,立即注入模具模具或需要充填泡沫塑料的空间中去,经化学反应并发泡后即得到泡沫塑料。
聚氨酯泡沫塑料还可采用一步法生产,也就是各种原料进行混合发泡成型。为了生产的方便,目前不少厂家把聚醚多元醇或(及)其他多元醇、催化剂、泡沫稳定剂、发泡剂等原料预混在一起,称之为“白料”,使用时与粗MDI(俗称“黑料)以双组分形式混合发泡仍属“一步法”。
采用上述一步法进行发泡成型时,聚醚多元醇或(及)其他多元醇、催化剂、泡沫稳定剂、发泡剂等原料的预混时存在以下技术问题:a、由于混合料较多,一般的机器难以同时将各种原料混合;b、原料混合过程中涉及到各种原料的组合比例,传统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低,难以精确的控制原料比例;c、注料过程中存在物料残留在注料机构内,从而使得混合时该种原料的比例降低,从而导致原料比例控制不准确的问题;d、注料机构多次注料后原料残留,导致注料机构的堵塞;e、设备清洗困难,维护难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生产效率高,清洗简单的四成分撞针式灌注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四成分撞针式灌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灌注体、搅拌机构、注料机构、混合器及清洗机构,其中:所述的灌注体的中间竖直开有空腔,灌注体的周缘开有注料插槽及清洗插槽;所述的注料机构插设在注料插槽内,注料机构循环注料至灌注体内;所述的搅拌机构插设在灌注体的中间空腔内,搅拌机构的上端连接动力机构,下端贯穿灌注体插入混合器内;所述混合器设置在灌注体的底部,物料经灌注体流入混合器内,通过搅拌机构在混合器内混合搅拌;所述的清洗机构插设在清洗插槽内,清洗机构注射清洗介质到灌注体及混合器内进行清洗。
优选地,所述灌注体包括灌注本体,灌注本体上倾斜开有四个注料插槽及一个清洗插槽,其中:注料插槽及清洗插槽连通灌注本体中间的空腔,对应的注料插槽外体上分别开有注料进口及注料出口,注料进口及注料出口与注料插槽连通,物料经注料进口进入注料机构内,经注料出口流出注料机构,从而循环流动。
优选地,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及搅拌刀,其中:上述搅拌轴贯穿插设在灌注体的中间空腔内,搅拌轴的上端连接动力机构;上述搅拌刀连接在搅拌轴的下端,搅拌刀插入混合器内,搅拌刀在动力机构驱动下,搅拌混合器内的物料;搅拌轴外部套有轴心座,上述轴心座的下部固定在灌注体上,轴心座的两端通过轴承与搅拌轴连接;轴心座与搅拌轴之间设有O型扣,上述O型扣可拆卸地设置在轴心座和搅拌轴之间。
优选地,所述搅拌轴与搅拌刀的连接处设有套筒,上述套筒的上部设有油封环,油封环的内部设有油封,上述套筒与油封环紧贴灌注体的空腔内壁,以防止物料泄漏。
优选地,所述注料机构包括注料针杆、循环套及气缸,其中:上述循环套的中间开有空腔;上述注料针杆设置在循环套内,注料针杆为阶梯轴,其尾端的外径小,中间的外径大,前端为针头状;上述气缸的前后端分别设有气缸前盖及气缸后盖,气缸内插设有活塞杆,活塞杆的前后端分别连接注料针杆及活塞,活塞通过弹簧连接气缸后盖。
优选地,所述循环套的外部开有进料口及出料口,进料口及出料口分别与灌注本体上的注料进口及注料出口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气缸前盖与循环套之间设有铜套,上述铜套的前端设有注料油封,以防止物料泄漏。
优选地,所述注料针杆前端设有针阀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绿的机械设备厂;绿的工业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绿的机械设备厂;绿的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024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