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低压开关柜的的智能化柜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02924.0 | 申请日: | 2014-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20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王礼文;钟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麦隆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30 | 分类号: | H02B1/30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典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徐丰;杨保刚 |
地址: | 6105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低压 开关柜 智能化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配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低压开关柜的智能化柜体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气化以及自动化的普及,各工厂、工地、矿区的电气设备越来越多,低压开关柜也随之普及起来,数量越来越多,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对于工厂、工地、矿区来讲,开关柜的质量、品质越来越重要。
低压开关柜适用于发电厂、石油、化工、冶金、纺织、高层建筑等行业,作为输电、配电及电能转换之用。产品符合GB7251.1-2005《低压成套开关设备》(IDT IEC60439-1 1999)标准规定。低压开关柜属于列入3C认证强制性认证产品《目录》的产品。
从结构方式上分:
(1)固定式:能满足各电器元件可靠地固定于柜体中确定的位置。柜体外形一般为立方体,如屏式、箱式等,也有棱台体如台式等。这种柜有单列,也有排列。
为了保证柜体形位尺寸,往往采取各构件分步组合方式,一般是先组成两片或左右两侧,然后再组成柜体,或先满足外形要求,再顺次连接柜体内部支件。组成柜体各棱边的零件长度必须正确(公差取负值),才能保证各方面几何尺寸,从而保证整体外形要求。对于柜体两侧面,因考虑排列需要,中间不能有隆起现象。另外从安装角度考虑,底面不能有下陷现象。在排列安装中,地基平整是先决条件,但干整度和柜体本身都有一定误差,在排列中要尽量抵消横向差值,而不要造成差值积累,因为差值积累将造成柜体变形,影响母线联结及产生组件安装异位、应力集中,甚至影响电器寿命。故在排列时宜用地基最高点为安装参考点,然后逐步垫正扩排,在底面干整度较理想并可预测条件下,也可采取由中间向两侧扩排方式,使积累差值均布。
(2)抽出式:抽出式是由固定的柜体和装有开关等主要电器元件的可移装置部分组成,可移部分移换时要轻便,移入后定位要可靠,并且相同类型和规格的抽屉能可靠互换,抽出式中的柜体部分加工方法基本和固定式中柜体相似。但由于互换要求,柜体的精度必须提高,结构的相关部分要有足够的调整量,至于可移装置部分,要既能移换,又要可靠地承装主要元件,所以要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较高的精度,其相关部分还要有足够的调整量。
现有低压开关柜的智能模块与强电模块无明显分区,模块件之间仅保持一定的电气距离,没有其它抗干扰措施,因而容易出现线路的电磁干扰。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低压开关柜的智能化柜体结构,其旨在解决现有低压开关柜的智能模块与强电模块无明显分区,存在线路干扰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用于低压开关柜的智能化柜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PLC柜、低压进线柜、低压出线柜,所述PLC柜、低压进线柜、低压出线柜依次并排设置,低压进线柜和低压出线柜设置有通讯隔室和智能模块,连接智能模块的通讯线以及智能模块均安装在所述通讯隔室内。
所述通讯隔室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智能模块结构分区,无论低压进线柜和低压线出柜内均设置有通讯隔室,智能模块以及通讯走线全部通过独立的通讯隔室,这样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及通讯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为PLC柜、2为低压进线柜、3为低压出线柜、4为通讯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用于低压开关柜的智能化柜体结构,包括PLC柜、低压进线柜、低压出线柜,所述PLC柜、低压进线柜、低压出线柜依次并排设置,低压进线柜和低压出线柜设置有通讯隔室和智能模块,连接智能模块的通讯线以及智能模块均安装在所述通讯隔室内。该通讯隔室由铝合金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设置单独的PLC柜作为综合控制及上位机通道,每台低压进线柜和低压出线柜内设置PLC分布式的IO/MO等模块,模块安装及通讯走线全部通过其柜体内独立设置的通讯隔室,该通讯隔室完全金属封闭、独立。本实用新型采用智能模块结构分区,提高了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及通讯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麦隆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麦隆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029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装置充放电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陶瓷蜂窝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和陶瓷蜂窝结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