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计算机散热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04875.4 | 申请日: | 2014-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9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陆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钊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G06F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算机 散热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散热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计算机散热模块,属于计算机机箱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计算机机箱或者精密电路主要起到保护内部元件如CPU、主板、显卡、硬盘等的作用,但是,为了满足正常运行,需要散去发热元件所产生的热量。
现有技术中的计算机机箱,机箱侧板上安装有风扇,风扇启动后,使得机箱内的热空气与外界常温空气进行对流,以避免内部发热元件热量聚集。此外,风扇的外部安装有保护网以避免外部杂物对风扇造成损坏,或者从风扇的间隙进入机箱内部。这种结构的计算机机箱,虽然可以实现一定的散热效果,但是其不能避免灰尘进入机箱内部,而进入计算机的灰尘会对计算机机箱的内部元件造成损坏,降低计算机的使用寿命。即使加装了大功率的风扇,机箱内进气量增大,往往会导致灰尘更多。现有技术的计算机机箱在解决防尘和散热方面不能兼顾。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计算机机箱的散热和防尘不能兼顾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计算机散热模块,包括:
两端通透的风管、设置于所述风管进风端的风扇;以及,设置于所述风管排风端的散热片;
所述风管内布置有至少两个隔板,每个所述隔板的边缘均与所述风管的内壁紧密接触;每个隔板均开设有多个通孔,且相邻两个隔板上的通孔互不对应;每个所述隔板的表面覆盖有吸附层;
所述风管的侧壁上开设有视窗口,所述视窗口上粘结有透明板;所述隔板为铝合金平板,所述隔板与所述风管的轴线具有不大于90度的夹角。
如上所述的计算机散热模块,其中,所述风管为铝合金风管。
如上所述的计算机散热模块,其中,所述吸附层为聚醚海绵层、活性炭或者粗孔硅胶层。
如上所述的计算机散热模块,其中,所述风扇为轴流风机。
如上所述的计算机散热模块,其中,所述风扇为高风压低风量风机。
如上所述的计算机散热模块,其中,所述隔板为铝合金折板。
如上所述的计算机散热模块,其中,所述隔板与所述风管轴线的夹角为15度-45度。
如上所述的计算机散热模块,其中,所述隔板与所述风管轴线的夹角为22度-35度。
本实用新型的计算机散热模块,散热效果好,还具有除尘作用,成本较低,可方便的安装在计算机机箱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计算机散热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计算机散热模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散热模块,包括:两端通透的风管1、设置于风管1进风端的风扇2;以及,设置于风管1排风端的散热片3;风管1的剖面优选为圆形或者矩形,其他管状也可。
风管1内布置有至少两个隔板,在本实施例中分别为第一隔板11和第二隔板13;每个隔板的边缘均与风管1的内壁紧密接触,隔板的作用为固定自身位置并封堵风管1内的空气流动,所以每个隔板的边缘均要与风管1的内壁紧密接触;每个隔板均开设有多个通孔,且相邻两个隔板上的通孔互不对应;如第一隔板11开设有第一通孔12,第二隔板13开设有第二通孔14,第一通孔12和第二通孔14互不对应,即沿风管轴线的方向互相不对应,或者说相邻两个隔板上通孔的连线与风管轴线之间具有倾斜的夹角;每个隔板的表面覆盖有吸附层,该吸附层为聚醚海绵层、活性炭或者粗孔硅胶层,起到 对流动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和吸附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散热模块可以对进入的气流产生紊流效应,气流沿图1中箭头方向经过隔板上的通孔时,由于隔板上的通孔相互并不对应,气流经过通孔时,反复被压缩和膨胀,从而使气流在通孔的边缘产生紊流效应,气流中的灰尘就能够充分的与吸附层相接触,大大降低了吹入空气中的粉尘含量,从而使本实施例的散热模块能够达到非常好的除尘和散热效果。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散热模块可以与机箱的高发热原件相接触,或者将本实施例中的散热片3与机箱箱体相接触,以用于对计算机机箱进行散热和除尘。
最优化的安装方式为,将本实施例中的散热片3与高发热原件相接触,同时将风管1的进风端设置于机箱外侧,采用机箱外侧的新风经风扇2引入机箱内;这样不仅有效保持了机箱内的清洁,还提高了局部的散热效率,安装和拆卸也更加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钊,未经陆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048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触控笔
- 下一篇:用于车辆车身的轻质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