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PWM信号的水温采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05348.5 | 申请日: | 2014-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64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胡燕娇;邓华;赖嘉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35/00 | 分类号: | B60K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江怀勤;吴兰柱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pwm 信号 水温 采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PWM信号的水温采集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商用汽车组合仪表是采用阻值信号来计算水温的,集成于传感器本身的地线通过螺栓与发动机壳体共地,传感器的信号端连接水温表的信号端,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会出现仪表地和发动机搭铁出现地漂移,从而导致水温表指示的水温虚高,给客户带来一定的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PWM信号的水温采集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PWM信号的水温采集系统,包括:
水温传感器,用于采集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水温;
发动机控制器,用于将所述水温转换为PWM信号,并使所述PWM信号的占空比与所述水温相对应;
PWM信号处理电路,用于对所述PWM信号进行处理;
仪表控制器,用于获取处理后的PWM信号的占空比,并控制水温表显示与所述占空比相对应的水温。
优选的是,所述PWM信号的频率为50Hz。
优选的是,所述发动机控制器为有源控制器,所述PWM信号处理电路包括第一滤波电容、第一分压电阻、第二分压电阻、第二滤波电容和三极管,其中:
所述PWM信号从所述PWM信号处理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输入,所述信号输入端经过所述第一滤波电容接地,所述信号输入端还经过所述第一分压电阻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基极;
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还分别经过所述第二分压电阻和所述第二滤波电容接地,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的引出端为所述PWM信号处理电路的信号输出端,所述处理后的PWM信号从所述信号输出端输出。
优选的是,所述发动机控制器为无源控制器,所述PWM信号处理电路包括开关二极管、上拉电阻、第三分压电阻、第四分压电阻和第三滤波电容,其中:
所述PWM信号从所述PWM信号处理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输入,所述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二极管的负极,所述开关二极管的正极经过所述上拉电阻连接直流电源;
所述开关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分压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分压电阻的第二端分别经过所述第四分压电阻和所述第三滤波电容接地,所述第三分压电阻的第二端为所述PWM信号处理电路的信号输出端,所述处理后的PWM信号从所述信号输出端输出。
优选的是,所述仪表控制器为中央处理器、单片机、数字信号处理器中的一种。
优选的是,所述水温表的仪表盘包括分布在同一条圆弧上的水温正常刻度线和水温报警刻度线;所述水温正常刻度线与所述圆弧的中心点的第一连线,以及所述水温报警刻度线与所述圆弧的中心点的第二连线的夹角大于等于30°。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连线与第二连线的夹角等于45°。
优选的是,所述水温表的仪表盘还包括第一刻度线、第二刻度线和第三刻度线,所述第一刻度线、第二刻度线、水温正常刻度线、水温报警刻度线和第三刻度线依次分布在所述圆弧上;
所述第一刻度线和第三刻度线分别位于所述圆弧的起点和终点,所述第二刻度线位于所述圆弧总长度的3/8的位置,所述水温正常刻度线位于所述圆弧总长度的1/2的位置,所述水温报警刻度线位于所述圆弧总长度的7/8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PWM信号的水温采集系统将水温传感器采集到的水温信息转换为PWM信号进行传输,此种数字信号输出方式极大增强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另外,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温表仪表盘上的刻度标识,由于水温正常刻度线与水温警告刻度线相距较远,不容易给驾驶员造成水温过高的假象,不易引起驾驶员的恐慌。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基于PWM信号的水温采集系统的原理方框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PWM信号处理电路的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PWM信号处理电路的另一种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现有技术中水温表的仪表盘的刻度分布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水温表的仪表盘的刻度分布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水温传感器 C2 第二滤波电容
2 发动机控制器 T1 三极管
3 PWM信号处理电路 Z1 开关二极管
4 仪表控制器 R3 第三分压电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053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盘控制双模动力汽车节能装置
- 下一篇:一种履带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