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端子高速精密冲压模双工序组合凹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05708.1 | 申请日: | 2014-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78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姬和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张绍琳;孙诗雨 |
地址: | 45803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端子 高速 精密 冲压 双工 组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制作汽车端子的高速精密冲压模双工序组合凹模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接线端子是现今汽车行业普遍应用予方便导线的连接而应用的,端子与导线连接采用专用压接设备将二者压接在一起,不同的用电器需因通电电流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平方线径导线压接平方,一定的压接面积是为了保证可靠接触,以及保证能够通过足够的电流。端子是通过效率高,精度好,维护方便的高速冲压连续模具来实现的。
端子由导体包筒、绝缘包筒和功能区三部分组成,为匹配不同导线线径压接,端子的导体包筒、绝缘包筒设计不同型号,即A型、B型、C型、D型等型号端子(包筒的高度和宽度尺寸大小不同)。如A代号表示该端子可以压接0.5-0.75平方毫米的电线,便于使用者在压接导线时能识别端子的型号,代号不同,表示导线线径不同。
绝缘包筒和导体包筒上的倒角是实现导线和端子压接后成一可靠的整体的重要设计。绝缘包筒背面的”A”、”B”、”C”、”D”等代号是方便识别端子型号或防止使用者使用端子和导线不匹配的错误。
端子冲压连续模(又称级进模),以一定的速度(300-1000次/分钟),在一次冲压行程中,冷轧铜合金条料进入一副模具上进行冲孔、压字、落料、弯曲、成型等不同的工位同时完成多道冲压工序的冷冲压冲模,模具上、下模每闭合和打开一次冲压完成一次,料带定距移动一次,至该端子成型完成。压字工序是采用压字凸模和凹模在条料表面形成公司标记和压接A、B、C、D等不同导线线径压接型号的冲压工序;压边工序是靠压边凸模和凹模将端子落料后在压接导线位置压成具有一定角度的倒角,以备专用压接设备使用。
目前,普遍采用以下压字压边技术:压字凸模和压边凸模进行产品如A、B、C、D等型号成型,如成型A类端子时,安装带“A”字的凹模,成型B类端子时,安装带“B”字的凹模,成型C类端子时,安装带“C”字的凹模,成型D类端子时,安装带“D”字的凹模, 成型其它型号端子时依照上述更换;不同型号的端子对应不同大小的导体包筒和绝缘包筒,冲压成型A类端子的导体包筒和绝缘包筒压边时,更换和安装A类端子型号的压边凹模,冲压成型B类端子的导体包筒和绝缘包筒压边时,更换和安装B类端子型号的压边凹模,冲压成型C类端子的导体包筒和绝缘包筒压边时,更换和安装C类端子型号的压边凹模,冲压成型D类端子的导体包筒和绝缘包筒压边时,更换和安装D类端子型号的压边凹模,更换其它型号时依照上述更换。
换产端子品种时必须将同型号的压字凹模镶块与匹配的压边凹模镶块同时更换,否则将出现端子批次生产报废或造成端子型号和导线线径不匹配压接错误,线束的安全可靠性大大减低,且压字和压边无法在一次工序完整成型即分二步工序成型,造成更换品种方便性和模具可维修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端子压字工序和压边工序无法在同一工序完整成型,易造成端子型号和导线线径不匹配压接错误、线束的安全可靠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端子高速精密冲压模双工序组合凹模结构,该结构使不同工位的凹模镶块组合在同一工位的凹模型孔内,极大方便端子型号换产,并且极具防错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端子高速精密冲压模双工序组合凹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同一凹模型孔内设置一组凹模镶块,所述凹模镶块包括压字凹模镶块和压边凹模镶块,相同型号的压字凹模镶块和压边凹模镶块位于同一凹模型孔内同一工位上。
为满足端子不同压接型号的要求,并使相互独立的压字和压边工序在同一工序内完成,所述凹模镶块的四面均设有压字模和压边模,且相同型号的压字模和压边模位于同一凹模型孔内同一工位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①将不同工位的凹模镶块组合在同一工位的同一凹模型孔内,使相互独立的压字凹模镶块和压边凹模镶块成为一体,实现压字和压边在同一工序内完成;②通过翻转该凹模结构可满足端子不同压接型号的要求,能够完成同时多向冲压成型,极大方便端子型号换产,达到了省时、省工、省料和防错功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向视图。
图3为图1的B向视图。
图4为图1的C向视图。
图5为图1的D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天海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057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Au/g-C3N4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重金属水处理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