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呼吸内科用雾化呼吸给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06736.5 | 申请日: | 2014-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74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杨兆辉;段瑞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兆辉 |
主分类号: | A61M11/02 | 分类号: | A61M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呼吸 内科 雾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呼吸内科用雾化呼吸给药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雾化给药器,通常使用超声波发生器对药液直接进行雾化,雾化效果差;而且吸入用的呼吸面罩功能单一,不便于对咽喉部进行直接给药治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呼吸内科用雾化呼吸给药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采用压缩空气二次雾化的结构,提高了雾化效果,同时改进了呼吸面罩的结构,便于对不同病灶部位的直接给药治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呼吸内科用雾化呼吸给药器,包括机壳,机壳内设置有药液箱,药液箱通过毛细管连接至压缩空气管路,压缩空气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流量调节阀和过滤水罐,毛细管上设置有第二流量调节阀,压缩空气管路的末端设置有雾化腔,雾化腔内设置有与压缩空气管路相垂直的雾化丝网层,雾化丝网层的外侧设置有环形排列的叶片,叶片与压缩空气流动方向的第一夹角α为15°~30°,任意叶片与叶片顶点的外切圆的第二夹角β为5°~10°,叶片外侧设置有出气管,出气管的末端设置在机壳的外侧,出气管的末端通过软管和三通阀连接有呼吸面罩,呼吸面罩内设置有第一出气孔和第二出气孔分别与三通阀相连,第二出气孔上设置有万向节,万向节上设置有插槽,插槽上插接有咬嘴,咬嘴外侧设置有牙槽。
作为优选,所述机壳的外侧设置有隔音层。
作为优选,所述出气管内设置有旋风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使用压缩空气高速流动产生的负压吸取药液,吸出的药液在压缩空气的带动下,高速撞击在雾化丝网层,进行第一次雾化。从雾化丝网层反射出的液滴还具有较高的动能,在叶片上进行第二次雾化,进一步提高雾化效果。第一次雾化使用丝网撞击,能量损失小,将大颗粒的液滴分散为小颗粒的液滴,第二次雾化使用平面撞击,利用剩余的动能将小颗粒的液滴进一步雾化。经过两次雾化,雾化颗粒的直径可以降至0.1μm以下。过滤水罐用来对压缩空气进行过滤和加湿。第一流量调节阀用来调节压缩空气流量,第二流量调节阀用来调节药液加入量。出气管内的旋风片可以在雾化气流流过时对雾化气流进行旋转均化。咬嘴用来伸入使用者的口腔,对使用者的咽喉部进行直接给药。在使用时,牙齿咬住牙槽,对咬嘴进行固定。万向节可以带动咬嘴进行旋转,以适应不同使用者的口腔位置。通过三通阀的选择性开闭,可以实现第一出气孔和第二出气孔的选择性开闭。隔音层降低了设备使用时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夹角β的示意图。
图中:1、机壳;2、药液箱;3、毛细管;4、压缩空气管路;5、第一流量调节阀;6、过滤水罐;7、第二流量调节阀;8、雾化腔;9、雾化丝网层;10、叶片;11、出气管;12、软管;13、三通阀;14、呼吸面罩;15、第一出气孔;16、第二出气孔;17、万向节;18、插槽;19、咬嘴;20、牙槽;21、隔音层;22、旋风片;α、第一夹角;β、第二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机壳1,机壳1内设置有药液箱2,药液箱2通过毛细管3连接至压缩空气管路4,压缩空气管路4上设置有第一流量调节阀5和过滤水罐6,毛细管3上设置有第二流量调节阀7,压缩空气管路4的末端设置有雾化腔8,雾化腔8内设置有与压缩空气管路4相垂直的雾化丝网层9,雾化丝网层9的厚度为3mm,雾化丝网层9的外侧设置有环形排列的叶片10,叶片10与压缩空气流动方向的第一夹角α为17°,任意叶片10与叶片10顶点的外切圆的第二夹角β为9°,叶片10外侧设置有出气管11,出气管11的末端设置在机壳1的外侧,出气管11的末端通过软管12和三通阀13连接有呼吸面罩14,呼吸面罩14内设置有第一出气孔15和第二出气孔16分别与三通阀13相连,第二出气孔16上设置有万向节17,万向节17上设置有插槽18,插槽18上插接有咬嘴19,咬嘴19外侧设置有牙槽20。
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机壳1的外侧设置有隔音层21。
此外,所述出气管11内设置有旋风片22。
其中,隔音层21的材质为隔音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兆辉,未经杨兆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067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确定交流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压耐受指数的方法
- 下一篇:微型热保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