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实现PCI-E信号互连的转接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06752.4 | 申请日: | 2014-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47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王英;许建卫;邵宗有;沙超群;郑臣明;王卫钢;王晖;柳胜杰;梁发清;孙瑛琪;魏廷;袁海滨;姚文浩;张克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20 | 分类号: | G06F13/20;G06F1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pci 信号 互连 转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网络技术应用领域,具体设计一种实现PCI-E信号互连的转接卡。
背景技术
PCI-E(PCI-Express)是一种通用的总线规格,它由Intel所提倡和推广,其最终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取代电脑系统内部的总线传输接口,这不只包括显示接口,还囊括了CPU、PCI、HDD、Network等多种应用接口,用以解决现今系统内数据传输出现的瓶颈问题,并且为未来周边产品性能的提升做好准备。PCI-E采用串行互联方式,以点对点的形式进行数据传输,每个设备都可以单独的享用带宽,从而大大提高了传输速率。
现有技术中,在PCI-E总线互连的问题上缺乏灵活性,无论是带有金手指的PCI-E设备插在相应PCI-E槽上还是通过背板互连的方式,都会因为信号在传输介质上的损耗而限制传输的距离。因此提供一种具有灵活性、能提高PCI-E主机与设备之间互连距离的转接卡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现PCI-E信号互连的转接卡,所述转接卡包括主机端转接卡和目标设备转接卡,所述主机端转接卡与所述目标设备转接卡通过PCI-E线缆连接;
所述主机端转接卡外部设有PCI-E接口,内部设有PCI-E信号驱动芯片;
所述目标设备转接卡外部设有PCI-E接口,内部设有PCI-E信号驱动芯片。
优选的,所述主机端转接卡将服务器主机端PCI-E插槽转换为标准的PCI-E线缆接口,所述PCI-E信号驱动芯片用于增强PCI-E信号。
优选的,所述目标设备转接卡将设备端PCI-E插槽转换为标准的PCI-E线缆接口,所述PCI-E信号驱动芯片用于增强PCI-E信号。
优选的,所述PCI-E信号驱动芯片的驱动能力可根据所述PCI-E线缆长度调节,在信号速率为PCI-E 2.05Gbps时,线缆长度为7米。
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过PCI-E线缆实现了PCI-E主机与设备之间的互连。
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过PCI-E总线连接卡内置的PCI-E信号驱动芯片可以增强PCI-E信号,使之能传输更长的距离,从而增加了PCI-E主机与设备之间互连的距离,使应用具有灵活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主机端转接卡与目标设备转接卡的连接图;
图2:主机端转接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申请人设计了一种实现PCI-E信号互连的转接卡,所述转接卡包括主机端转接卡和目标设备转接卡,所述主机端转接卡与所述目标设备转接卡通过PCI-E线缆连接;
所述主机端转接卡外部设有PCI-E接口,内部设有PCI-E信号驱动芯片;
所述目标设备转接卡外部设有PCI-E接口,内部设有PCI-E信号驱动芯片。
优选的,所述主机端转接卡将服务器主机端PCI-E插槽转换为标准的PCI-E线缆接口,所述PCI-E信号驱动芯片用于增强PCI-E信号。
优选的,所述目标设备转接卡将设备端PCI-E插槽转换为标准的PCI-E线缆接口,所述PCI-E信号驱动芯片用于增强PCI-E信号。
优选的,所述PCI-E信号驱动芯片的驱动能力可根据所述PCI-E线缆长度调节,在信号速率为PCI-E 2.05Gbps时,线缆长度为7米。
最后应该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未经曙光信息产业(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067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