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固体粉末或颗粒的自动称重包装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07139.4 | 申请日: | 2014-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39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常增;王泽伟;刘小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常增 |
主分类号: | B65B3/04 | 分类号: | B65B3/04;B65B43/52;B65B61/28 |
代理公司: | 通化旺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22205 | 代理人: | 王伟 |
地址: | 264006 山东省烟台市经济技术开***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固体 粉末 颗粒 自动 称重 装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机械,即一种用于固体粉末或颗粒的自动称重包装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参见图1,固体物料称重包装机包括称重传感器1,称重传感器1上方有电控灌注蝶阀装置和电气控制装置,在称重传感器1之前和之后安装无动力辊筒输送线6。固体粉末物料包装是将内部套好塑料袋的箱体(纸箱)放在包装机称重传感器1上,先人工去皮,再打开气控的灌注蝶阀装置,灌注蝶阀装置包括灌注蝶阀2、吸尘罩3。吸尘罩3将逃逸到箱体口部的空气吸走,当箱内的物料质量达到要求后,自动关闭灌注蝶阀2,人工将已灌注满的满箱4(纸箱)拖走,然后放入下一个空箱5,继续重复上面的动作进行称重包装。这种称重包装机用无动力辊筒输送线6输送箱体,辊筒线一字排列,称重单元为一体式的电子秤,虽然成本低,但缺点明显:(1)称重包装线各个工序一字排开,整条包装线的长度尺寸大。(2)每次都要人工去皮,人工放入空箱5和拖走满箱4,操作繁琐,费时费力,尤其是大产量生产时,劳动强度极大。(3)气控阀门控制注料精度差,计量不准确。(4)操作人员不能离开工位,离灌注工位近,需要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搬移箱体实现自动化,生产效率高的的用于固体粉末或颗粒的自动称重包装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用于固体粉末或颗粒的自动称重包装机,包括灌注工位,灌注工位下方有称重传感器,灌注工位上方有电控灌注蝶阀装置,在灌注工位之后接有无动力辊筒输送线,灌注工位之前接有皮带输送线,在灌注工位旁边设有两套搬移箱体的气缸控制连杆机构。送入空箱和推走满箱采用气缸控制连杆机构。
所述的气缸控制连杆机构包括气缸,气缸连接搬移连杆。
上述方案中,皮带输送线与无动力辊筒输送线平行设置,皮带输送线输送空箱,无动力辊筒输送线输送满箱。皮带输送线末端与无动力辊筒输送线首端衔接,便于气缸控制连杆机构平推移动箱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采用气缸控制连杆机构推动箱体,能自动完成移动,配合皮带输送线,实现空箱输送、去皮、灌注、称重和满箱输送功能。(2)计量准确。(3)放置空箱和取走满箱在同一侧,结构合理,结构紧凑,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生产效率高。(4)采用箱体式吸尘罩,除尘效果好,吸尘空气携带物料少,无环境污染。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包装机结构简图。
图2是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图。
图3是气缸控制连杆机构结构简图。
图4是电控灌注蝶阀装置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4,零部件名称如下:称重传感器1,灌注蝶阀2,吸尘罩3,满箱4,空箱5,无动力辊筒输送线6,皮带输送线7,减速机8,等待工位9,灌注工位10,气缸控制连杆机构11,气缸12,连杆13,灌注支撑架14,变径的灌注口15,箱体式吸尘罩16。
参见图2,一种用于固体粉末或颗粒的自动称重包装机,由输送单元、称重单元组成。输送单元包括皮带输送线7和无动力辊筒输送线6,皮带输送线7末端有等待工位9,无动力辊筒输送线6首端有灌注工位10,灌注工位10下方有称重传感器1,灌注工位10上方有电控灌注蝶阀装置,在灌注工位10旁边设有两套搬移箱体的气缸控制连杆机构11。称重单元包括灌注工位10下方的称重传感器1和上方的电控灌注蝶阀装置。
参见图3,气缸控制连杆机构11包括气缸12,气缸12连接搬移连杆13,气缸上有位置传感器。通过电磁阀控制气缸12伸缩实现将箱体从位置A移动到位置B。气缸控制连杆机构11为两套。一套用于将空箱5从皮带输送线7推到灌注工位10,另一套用于称重结束后,将满箱4从灌注工位10推到无动力辊筒输送线6。
参见图4,称重单元由称重传感器1,灌注支撑架14、灌注蝶阀2和箱体式吸尘罩16组成。通过称重传感器检测的质量信号和电控阀的阀板位置建立反馈联系,称重质量越接近设定值,电控阀门的开口度越小,当质量达到设定值时,电控阀完全关闭。变径的灌注口15有利于减少物料的逃逸,吸尘罩由原来的两个粗管吸尘式吸尘罩改进为箱体式吸尘罩16,许多吸尘孔沿着箱体开口轮廓分布,吸尘效果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常增,未经刘常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071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