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悬臂装置支撑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07289.5 | 申请日: | 2014-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973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叶钦赐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业盛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7 | 分类号: | B29C45/17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方惠春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臂 装置 支撑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悬臂装置支撑机构,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悬臂装置制造模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悬臂装置均通过模具制造成型,而模具在运行工程中必将经过脱模及合模的过程,而悬臂装置大多带有悬臂铜排,该悬臂铜排在其具有薄,极易被弯折等特性,极易出现悬臂铜排被压弯等不良现象,导致成型后产品为废品,进而提高成本,这就给制造模具带来极大技术困难。
上述悬臂铜排,主要是在模具进行合模时会把悬臂铜棒压弯,导致产品报废,影响到注塑、成型等过程。
由此,本发明人考虑对悬臂机构在制造的模具内进行结构改进,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悬臂装置支撑机构,其在悬臂装置成型合模时,利用该支撑机构将悬臂铜棒支撑住,进而有效避免悬臂铜排被模具压弯等不良现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悬臂装置支撑机构,该支撑机构位于悬臂装置成型模具内,所述悬臂装置具有悬臂铜排,该支撑机构位于所述悬臂铜排下方,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摇杆、联动凸轮及联动支撑杆,所述支撑摇杆依次带动联动凸轮及联动支撑杆在支撑腔内运动,进而形成伸缩式悬臂铜排支撑结构。
进一步,所述支撑腔与所述摇臂成型腔连通,该支撑腔与悬臂铜排成型腔垂直设置。
进一步,所述联动凸轮为套设于支撑摇杆上,该联动凸轮上铰接有动臂,该动臂上铰接有联动支撑杆,该联动支撑杆以支撑摇杆旋转动力为动力源在所述支撑腔内上下运动,进而实现对悬臂铜排的支撑。
进一步,所述支撑摇杆横向设置于悬臂装置成型模具下部,该支撑摇杆一端伸出于悬臂装置成型模具外侧。
进一步,所述支撑摇杆为曲杆摇臂。
进一步,所述联动支撑杆为一圆形杆,该联动支撑杆的支撑端具有多个环形凸起,,多个环形凸起与联动支撑杆形成凹凸结构。
进一步,所述支撑摇杆上设置有固定块,该固定块套设于支撑摇杆上并将该支撑摇杆固定于模具底板上,形成支撑摇杆定位结构。
进一步,所述支撑摇杆上固定有至少一个联动凸轮、动臂及联动支撑杆,而每个联动凸轮均以支撑摇杆为动力源依次带动该联动凸轮、动臂及联动支撑杆在支撑腔内进行上、下伸缩运动,进而实现对至少一个悬臂铜排的支撑。
本实用新型在模具内增加支撑腔,并在支撑腔内增加支撑机构,实现对悬臂铜排的支撑,进而有效的避免在模具合模时出现将悬臂铜排压弯等情况出现,进而有效提高悬臂装置的生产效率,进而降低产品报废率,从而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位于悬臂装置成型模具内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位于悬臂装置成型模具内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悬臂装置支撑机构,其在悬臂装置成型合模时,利用该支撑机构将悬臂铜棒支撑住,进而有效避免悬臂铜排被模具压弯等不良现象,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一种悬臂装置支撑机构,该支撑机构位于悬臂装置成型模具A内,所述悬臂装置具有悬臂铜排B,该支撑机构位于所述悬臂铜排B下方,且置于支撑腔1内,所述支撑腔1与所述悬臂铜排B成型腔C连通,该支撑腔1与悬臂铜排B成型腔垂直设置。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摇杆2、联动凸轮3及联动支撑杆4,所述支撑摇杆2依次带动联动凸轮3及联动支撑杆4在支撑腔1内运动,进而形成伸缩式悬臂铜排B支撑结构。所述联动凸轮3为套设于支撑摇杆2上,该联动凸轮3上铰接有动臂5,该动臂5上铰接有联动支撑杆4,该联动支撑杆4以支撑摇杆2旋转动力为动力源在所述支撑腔1内上下运动,进而实现对悬臂铜排B的支撑。所述支撑摇杆2横向设置于悬臂装置成型模具下部,该支撑摇杆2一端伸出于悬臂装置成型模具A外侧,所述支撑摇杆2为曲杆摇臂。所述联动支撑杆4为一圆形杆,该联动支撑杆4的支撑端具有多个环形凸起41,多个环形凸起41与联动支撑杆4形成凹凸结构。所述支撑摇杆2上设置有固定块21,该固定块21套设于支撑摇杆2上并将该支撑摇杆2固定于模具底板上,形成支撑摇杆定位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业盛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厦门业盛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072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容管件模具注塑成型机构
- 下一篇:聚氨酯高压发泡生产线中的液压发泡模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