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勘探的样品采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08364.X | 申请日: | 2014-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82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邓长勇;莫明立;黄超群;王敬;邢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1/04 | 分类号: | G01N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4000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勘探 样品 采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检测设备,尤其是一种用于勘探的样品采集器,属于机械检测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地质勘探的过程中,通常需要用专业的勘探检测设备预先提取地表下面的岩石取样,以此来判断该地下岩层是否含有所需的资源,在进行地下取样时,通常是使用特制的检测仪钻孔插入到地表下一定的深度,提取该地下层的固体或液体等样品。现目前所使用的采样仪器,大多是由外部的钻孔设备和内部的样品采集器组成,其中,传统的样品采集器通常为简单的直管结构,其内部用于收集样品,但是,这种样品采集器在使用时,由于受到周围振动的影响,采集器在工作时难免会产生晃动,这会导致样品滑出或丢失,时常需要经过多次采样才能完全取样工作,这给整个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麻烦,还会耽搁较长的工作时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目前的样品采集器工作时稳定性较差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工作稳定性较好的样品采集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勘探的样品采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合金材质的管体,在所述管体上套有一防震套,管体的前端设有开口并伸出防震套外,管体的后端被防震套包裹;所述管体是由位于前端的采集管和位于后端的收集管构成,所述的采集管和收集管之间密封连接;所述的防震套是由第一套层、第二套层和第三套层构成,所述第一套层位于采集管中部,第二套层位于采集管和收集管的连接处,第三套层位于收集管的尾部,在第一套层和第二套层之间形成第一凸台,在第二套层和第三套层之间形成第二凸台;在所述管体的尾部还固定连接有一个通气头,所述通气头与管体的内腔连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所述防震套的前端还套有保护垫圈和定位垫圈,所述保护垫圈位于定位垫圈的前端。
再进一步,所述定位垫圈是由前端的防滑部和后端的减震部组成,所述防滑部是由软性橡胶制的,所述减震部为硬质塑料。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样品采集器采用了复合式双层结构的管体结构,能够抵御较大的冲击力,从而提高了设备工作时的稳定性;同时,在管体上依次设置了三个层级,每个层级的直径依次增大,这样不仅能够将管体与外围的钻孔设备连接固定死,还能提供一定的缓冲空间,防止在较大冲击力情况下设备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勘探的样品采集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体,11—采集管,12—收集管,2—防震套,21—第一套层,22—第二套层,23—第三套层,24—第一凸台,25—第二凸台,3—通气头,4—保护垫圈,5—定位垫圈,51—防滑部,52—减震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勘探的样品采集器,它包括合金材质的管体1,这里选用的合金可以为镍鉻合金,所述管体1是由位于前端的采集管11和位于后端的收集管12构成,所述采集管11为直管,收集管12的直径大于采集管11的直径,收集管12的后端为倒锥形结构,所述的采集管11和收集管12之间为密封连接。在所述管体1上套有一防震套2,该防震套2采用防水材质制的,管体1的前端设有开口并伸出防震套2外,管体1上的开口用于采集地下样品;管体1的后端被防震套2包裹;在所述管体1的尾部还固定连接有一个通气头3,所述通气头3与管体1的内腔连通。
参见图1,所述的防震套2是由第一套层21、第二套层22和第三套层23构成,所述第一套层21位于采集管11中部,第二套层22位于采集管11和收集管12的连接处,第三套层23位于收集管12的尾部,在第一套层21和第二套层22之间形成第一凸台24,在第二套层22和第三套层23之间形成第二凸台25。所述的三个套层均为一体成型制的,这里设置防震套的作用在于减小管体1工作时受到的外力冲击,避免晃动以及与设备连接脱落等情况发生。通过在防震套上形成的两个凸台,还可以起到一定的限位效果,并且第二凸台25的直径宽度大于第一凸台24的直径宽度,这样就能够产生逐渐减震和缓冲的效果。
参见图1,在所述防震套2的前端还套有保护垫圈4和定位垫圈5,所述保护垫圈4位于定位垫圈5的前端并与其抵紧。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定位垫圈5是由前端的防滑部51和后端的减震部52组成,所述防滑部51是由软性橡胶制的,所述减震部52为硬质塑料。安装后,保护垫圈4可以起到保护管体1前端的作用,减小碰撞,定位垫圈5可以起到稳定管体1的效果,减小抖动,增强设备的工作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不能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未经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083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