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海底管道弃管回收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09843.3 | 申请日: | 2014-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63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斌;倪超;李建楠;王晓波;董树阳;孟祥伟;张晓民;孟凡阳;张建成;赵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20 | 分类号: | F16L1/2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高凤荣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底 管道 回收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底管道回收连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海底管道铺设弃管及回收作业的海底管道弃管回收连接装置。属于海洋石油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海底管道铺设从浅水走向深水,海管临时弃管及回收作业耗时在海管铺设作业中比重逐渐增大。由于水深的增加,海管弃管及回收作业已不能采用常规的空气潜水来快速完成水下解扣或连接作业。而饱和潜水由于船舶及人员成本较高,也不适于配合进行整个铺管过程的弃管回收作业。
目前,铺管船进行深水海底管道铺设弃管回收作业,普遍采用连接方式为钩子型弃管封头连接或吊点型封头连接浮式索具及水下机器人(ROV)钩头形式,此种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弃管回收作业,但受铺设管径、钩子形式、连接卡环形式、作业线及托管架滚轮形式等影响,常出现钩子、卡环卡在滚轮缝隙中及刮伤滚轮现象,需多次收放弃管、回收钢缆,将钩子及卡环拉出,有些情况下,甚至需动用吊机辅助将钩子及卡环拉出滚轮缝隙,以完成弃管回收作业;在海管弃管及回收作业过程中耗时较多,很大程度上减小了船舶应对恶劣天气时的机动性。另外,在海管回收过程中,出现钩子卡滚轮情况,船舶倒船的张力传递至海管上,对海管回收的安全性也会产生影响。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海底管道弃管回收连接装置,其不仅能够避免海底管道弃管及回收铺设过程的卡滚轮及附属结构现象,而且,能够同时接触作业线及托管架上的2个支撑滚轮,提高了连接索具的高度,实现了海管弃管/回收作业的连续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海底管道弃管回收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一连接管段,该连接管段的两端分别安装有一端部吊点及端部钩头,通过上述连接构成一海底管道弃管回收连接结构。
所述端部钩头的底部安装有一用于防止弃管、回收钢缆滑脱的安全销,端部钩头的中部缠绕有一水下开销钢丝。
所述端部吊点为:一底部设有用于与连接管段插接管状结构,上部设有一带有吊孔的┻形板结构。
所述端部吊点由端部钩头替代,即:连接管段的两端均为端部钩头。
所述端部钩头为:一底部设有用于与连接管段插接管状结构,上部连接一钩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不仅能够避免海底管道弃管及回收铺设过程的卡滚轮及附属结构现象,而且,能够同时接触作业线及托管架上的2个支撑滚轮,提高了连接索具的高度,实现了海管弃管/回收作业的连续性。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安全可靠,便于操作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剖面图。
图3为图1中B-B向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主要标号说明:
1.弃管封头、2.连接卡环3.浮索具琵琶头端、4.吊点、5.卡环、6.连接扣、7.弃管、回收钢缆、8梨形索节、10.端部吊点、20.连接管段、30.端部钩头、40.安全销、50.水下开销钢丝。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设有:一端部吊点10、连接在端部吊点10一端的连接管段20及安装在连接管段20另一端的端部钩头30,通过上述三部分连接,构成一海底管道弃管回收连接结构。其中,端部吊点10位于与船用弃管、回收钢缆7的连接端,根据铺设海管所需最大载荷设计,与位于中间的连接管段20刚性连接,并进行圆滑处理,用于连接弃管、回收钢缆7并进行张力传递;端部钩头30位于与海管封头连接端,在使用时,通过浮索具3与弃管封头1连接,端部钩头30的底部安装有一用于防止弃管回收钢缆滑脱的安全销40,端部钩头30的中部缠绕有一水下开销钢丝50,端部钩头 30根据铺设海管最大载荷设计并进行通体圆滑处理,与中间连接管段20刚性连接,用于海管弃管、过程中浮索具3的连接、脱离及张力传递;连接管段20作为中间载体,用于连接端部吊点10及端部钩头30承受及传递海管弃管、回收过程张力。
上述端部吊点10为:一底部设有用于与连接管段20插接管状结构,上部采用焊接方式设有一带有吊孔的┻形板结构。
上述端部吊点10可以由端部钩头30替代,即:连接管段20的两端均为端部钩头30。
上述端部钩头30为:一底部设有用于与连接管段20插接管状结构,上部采用焊接方式连接一钩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098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