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轴同动扭力枢轴器滑块间隙补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10241.X | 申请日: | 2014-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0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嘉辉;林子郁;吕科延;陈彦延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1/04 | 分类号: | F16C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39 | 代理人: | 孙刚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扭力 枢轴 器滑块 间隙 补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双轴同动扭力枢轴器滑块间隙补偿装置,能有效消除此类扭力枢轴器在双轴连动时所可能产生的作动间隙,使电子设备的开闭及定位作动更为稳定与可靠。
背景技术
现有以笔记型电脑之类电子设备大致上设有一主机系统端及一可供掀开的液晶显示荧幕端,两者在一相对端部以枢轴器之类转动控制器连接,供在使用时能以该转动控制器为动作轴心掀开上盖的液晶显示荧幕进行操作,或在不使用时反向将两者相对闭合。
为方便将显示荧幕上盖开启到定点角度以及将整个笔记型电脑翻折变形成平板态样,现有笔记型电脑大都采用双轴扭力转动控制器来进行开启角度定位及大角度翻折的主要机构。
现有使用双轴扭力枢轴器主要是具有一第一转轴与上盖显示荧幕端一同转动,及一第二转轴与主机系统端一同转动,为使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能连动以加快电子设备的开启及关闭速度,一般会在双轴之间设置同步机构,使其中一转轴受力旋转时,另一轴会反向转动,成为双轴同动结构。
为了要使此类双轴同动扭力枢轴器的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能同步连动,通常要在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之间设置同步机构,在现有此类同步机构设计中,使用两相对导螺杆,并在两相对导螺杆之间组装一滑块为其中一种可行的方式。
但由于两相对导螺杆之间的滑块在往复位移的过程中,主要是沿着第一转轴及第二转轴所设置导螺杆的螺旋凹槽来进行同步连动控制,所述滑块一方面要接合入导螺杆的螺旋凹槽来进行往复位移,另一方面又要保持可活动的裕度空间组接状态,因而使两相对导螺杆与滑块之间有产生间隙的可能性。在同步机构中的此一间隙有可能造成晃动与不稳定,使电子设备主机系统端及液晶显示荧幕端在打开的使用状态下有可能影响到定位功能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双轴同动扭力枢轴器滑块间隙补偿装置,能有效消除此类扭力枢轴器于双轴连动时滑块所产生的作动间隙,使整个枢轴器在电子设备开闭及定位过程中更为稳定可靠。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轴同动扭力枢轴器滑块间隙补偿装置,包含:
一第一枢轴以及一相对的第二枢轴,所述的第一枢轴及第二枢轴分别于一端组接分别组合固定于电子设备的上盖显示端及主机系统端的固定片;所述第一枢轴及第二枢轴另端则依序套接相对的凹轮及凸轮、弹性装置以及固定装置以共同形成一双轴同动扭力枢轴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枢轴及第二枢轴套设有两相对分隔的一第一定位隔板以及一第二定位隔板,所述第一定位隔板及第二定位隔板分别活动穿过所述第一枢轴及第二枢轴;
所述第一定位隔板以及第二定位隔板之间设有两相对导螺杆,所述两导螺杆分别组接连动所述第一枢轴及第二枢轴,所述导螺杆的杆身上设有相对螺旋槽;
一支轴,所述支轴两端定位于所述所述第一定位隔板及第二定位隔板;以及
一滑块,所述滑块活动套设于所述支轴,所述滑块由两对半壳体所组成,并于所述两对半壳体之间至少设有一形成张力使所述滑块上下端面抵靠于所述导螺杆的相对螺旋槽的弹性元件。
其中,所述弹性元件为一套设于所述支轴的斜向垫片。
其中,所述弹性元件为一套设于所述支轴的线圈弹簧。
其中,所述两对半壳体设有两扩大的相对阶梯孔,所述线圈弹簧两端分别以受力状态抵靠于所述的两相对阶梯孔。
其中,所述弹性元件为一套设于所述支轴的橡胶垫圈。
其中,所述两对半壳体设有将所述两对半壳体扣合成一体的扣接构件。
其中,所述扣接构件包括在两对半壳体的其中一个对半壳体设有的扣接元件,所述扣接元件设有多数设定轴向长度的弹性爪片,所述多数弹性爪片分别含有由凹颈部所构成的后钩端,另一对半壳体则在朝向所述扣接元件位置设有轴向贯通孔。
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透过滑块、弹性元件所产生的张力作用,使滑块上下端表面与两相对导螺杆的螺旋槽的接触点与面积,能有效缩减此类双轴同动扭力枢轴器的作动间隙,装设此一改良双轴同动扭力枢轴器的电子设备的上盖显示端及主机系统端的开启、闭合及定位将更为稳定与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立体图。
图2:显示图1局部元件分解图。
图3:显示图2的组合断面剖视图。
图4: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局部元件分解图。
图5:显示图4的组合断面剖视图。
图6: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局部元件分解图。
图7:显示图6的组合断面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连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102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