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探究氧气性质的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10273.X | 申请日: | 2014-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97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余莉;程永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莉 |
主分类号: | G09B23/00 | 分类号: | G09B23/00;G09B23/24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方强 |
地址: | 629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探究 氧气 性质 实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课堂教学用实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探究和演示氧气性质的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中学生的实验课堂上,探究氧气性质的实验是较为重要的实验。目前,教师在演示实验时,需要用三瓶氧气演示三次实验来探究氧气的性质。这三次实验分别是木炭燃烧实验、铁丝燃烧实验和石蜡燃烧实验。通过这三次实验的演示,让学生明白和理解氧气的性质。实验中用到的设备包括氧气制取装置和氧气收集装置。氧气制取装置为分液漏斗和锥形瓶,氧气收集装置为集气瓶。收集氧气的方法有排空气法和排水法。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分液漏斗10、锥形瓶11、集气瓶12和导管8。锥形瓶11的开口处设置有橡皮塞,分液漏斗10穿过橡皮塞插入锥形瓶中;导管8的一端穿过橡皮塞插入锥形瓶中,另一端置于集气瓶12的底部位置,集气瓶正放。制取氧气时,在锥形瓶中放入二氧化锰,分液漏斗中倒入双氧水,控制分液漏斗的开关,缓慢放入双氧水;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接触产生氧气,待集气瓶中的氧气充满时,移出导管。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分液漏斗10、锥形瓶11、集气瓶12、导管8和水槽。锥形瓶11的开口处设置有橡皮塞,分液漏斗10穿过橡皮塞插入锥形瓶中;导管8的一端穿过橡皮塞插入锥形瓶11中,另一端置于水槽中。制取氧气时,在锥形瓶中放入二氧化锰,分液漏斗中放入双氧水,控制分液漏斗的开关,缓慢放入双氧水;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接触产生氧气,待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产生时,将导管口伸入倒置且装满水的集气瓶中;待集气瓶收集完氧气后,用玻璃片盖住,移出水面即可。通过上述两种方法即可制得三瓶氧气。上述探究氧气性质的实验操作简单,用到的实验设备也较为简单,但是在实际的演示中却存在着一些缺陷:
实验需要用到三瓶氧气,这三瓶氧气是课前准备还是现场制取?如果课前准备,长时间存放,集气瓶中氧气浓度下降,常常导致铁丝燃烧现象不明显,实验效果差,不能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如果现场制取氧气,现场制取增长了实验时间,而且需要在实验室中准备氧气制取与收集装置,携带不方便;氧气制取时间不易控制,教师不能准确把握上课时间,浪费了上课时间,降低了上课效率;
为了完成三次实验,需要制取三瓶氧气,一瓶氧气完成一次燃烧实验。在实际的实验中,完成实验后,每个集气瓶中都剩余大量氧气,造成氧气的浪费,从而造成原料的浪费,增加了实验成本;
锥形瓶中的氧气无法利用,实验后被白白的浪费掉,从而也就浪费了二氧化锰和双氧水,增加了实验成本;
采用排水法制得的氧气中含有较多的水分,直接用于燃烧实验,可能造成燃烧实验不明显,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实验装置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探究氧气性质的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存储氧气简单方便,氧气利用率高,原料消耗量减少,降低了实验成本。
一种探究氧气性质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氧气发生装置、氧气收集装置和多根导管,氧气收集装置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上均连接有导管,连接在氧气收集装置进气口上的导管的另一端连接在氧气发生装置上;连接在氧气收集装置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上的导管上均设置有开关。
所述氧气收集装置为塑料软袋。
所述氧气发生装置包括固体存储容器和液体存储容器,固体存储容器和液体存储容器用导管连接,导管上设置有开关。
所述固体存储容器为塑料软袋,且在出口处设置有橡皮塞;所述液体存储容器为塑料软袋或者注射器。
还包括一个干燥容器,干燥容器内装有浓硫酸或者碱石灰;干燥容器开口部分设置有橡皮塞,橡皮塞上插接有两根导管。
还包括一个漏斗和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漏斗大端朝上,漏斗小端设置有橡皮塞,橡皮塞上设置有一根导管,该导管与玻璃管相连通,且玻璃管位于漏斗内,漏斗内装有水或者澄清石灰水。
所述导管为输液器用塑料软管或者玻璃管,所述开关为输液器用开关,所述塑料软袋为输液袋。
所述氧气收集装置设置有排气软管,排气软管上设置有橡胶塞。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莉,未经余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102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