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诊断性刮宫术用窥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10283.3 | 申请日: | 2014-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99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张蕾;黄会霞;张术鑫;黄会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蕾 |
主分类号: | A61B1/303 | 分类号: | A61B1/303;A61B1/32;A61B10/04 |
代理公司: |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4 | 代理人: | 王霞 |
地址: | 45119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诊断 刮宫 术用窥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妇科检查或手术用窥阴器,尤其是涉及一种诊断性刮宫术用窥阴器。
背景技术
窥阴器由鸭嘴形的上下两叶及操作手柄组成,主要用于妇科常规检查和手术,是妇科手术的必备器械之一。临床上行诊断性刮宫术时,需要将窥阴器放入阴道内将阴道扩张开,然后用刮匙分别刮出宫颈和子宫内膜组织进行检查。操作时,先用刮匙刮出宫颈组织放进材料瓶中,再用刮匙刮出子宫内膜组织放入材料瓶中。这两个步骤都需要将刮出从子宫中取出,接触材料瓶。由于材料瓶并没有经过灭菌处理,刮匙反复的进出子宫操作是不符合无菌原则的,这种操作增加了手术感染的机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诊断性刮宫术用窥阴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诊断性刮宫术用窥阴器,包括操作手柄以及后端铰接在一起的上叶和下叶,所述下叶的后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活动卡放有材料收集盒。
所述通孔为沿所述下叶宽度方向开设的长方形孔或椭圆形孔;所述材料收集盒的上边沿外折形成翻边。
靠近操作手柄处的翻边向内水平延伸有夹持板。
所述材料收集盒为上宽下窄的梯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刮匙无需反复进出子宫与未灭菌的材料瓶接触,减少了手术感染的机会。活动卡放的材料收集盒可预先消毒,手术时放在下叶后部的通孔中,刮匙从宫颈中刮出的标本材料直接放入材料收集盒中后被取出,然后再将另一消毒后的材料收集盒放入通孔中,盛放子宫内膜组织,手术过程中刮匙无需反复进出子宫,既方便又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诊断性刮宫术用窥阴器,包括操作手柄1以及后端铰接在一起的上叶2和下叶3,在下叶3的后部(靠近操作手柄)开设有通孔,通孔内活动卡放有上宽下窄梯形结构的材料收集盒4;为方便刮匙向材料收集盒4内放标本组织材料,通孔为沿下叶宽度方向开设的长方形孔或椭圆形孔;材料收集盒4的上边沿外折形成翻边,靠近操作手柄处的翻边向内水平延伸有半圆形的夹持板5,方便将材料收集盒4从通孔上取下或放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蕾,未经张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102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喹啉酮类衍生物及其应用
- 下一篇:脱氢枞酸吲哚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