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轻质小型化超高速开关电磁阀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10309.4 | 申请日: | 2014-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08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王琦麟;陆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弘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14 | 分类号: | F16K1/14;F16K3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都律师事务所 11395 | 代理人: | 李向东 |
地址: | 321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化 超高速 开关 电磁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卡关电磁阀,尤其是使用常规PWM信号控制的一种轻质小型化超高速开关电磁阀。
背景技术
开关电磁阀在各领域均广泛应用,如飞行器流体控制系统、发动机燃烧系统和各类行驶机械的变速系统等等。
随着脉宽调制信号的发展和控制策略的改进,PWM信号广泛用于驱动开关电磁阀,以实现开关电磁阀出口流量的和压力的可控,实现类似与比例电磁阀的控制量和输入信号之间的比例调节作用。并且由于高速开关电磁阀响应速度约为比例电磁阀的1/5~1/10,在某些应用方面比比例电磁阀更为实用。开关电磁阀的响应速度越快,PWM控制的方法获得的控制量就越精确,控制量对信号的响应时间久越小,PWM信号的可控范围就越快,因此PWM控制技术在开关电磁阀方面的应用对开关电磁阀的响应速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开关电磁阀的响应速度一直是电磁阀领域长久的研究课题。
由于开关电磁阀多由螺线管电磁铁驱动,绕制成螺线管的漆包线存在电感,使电磁阀的响应速度变慢。在很多应用时,需要开关电磁阀具有更小的体积,更轻的重量和更快的响应速度,这就导致开关电磁阀的设计和制造变得尤为困难。一般来说工作压力达到1MPa以上的高速开关阀已经十分难于实现,对于工作压力达到2MPa以上,液体流通能力达到5L/min以上,气体流通能力达到200L/min的响应速度在1ms以内的超高速开关电磁阀,目前未见成功案例资料。
现有的高速开关电磁阀主要有以下几点不足:
1)额定使用压力达到1MPa以上时,体积均较大,一般直径均在20mm以上。
2)额定使用压力达到1MPa以上时重量均较大,一般重量均在70g以上。
3) 额定使用压力达到1MPa以上是时响应速度均在2ms以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专利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驱动力大,响应速度快的轻质小型化超高速开关电磁阀。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轻质小型化超高速开关电磁阀,包括阀座、钢球、保持架、顶杆、轴承座、阀体、衔铁、挡铁、弹簧、线圈、弹簧座、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轭铁第一滑动轴承和第二滑动轴承,所述阀座为圆环形,所述阀座内设有圆孔状介质入口、且与阀体过盈连接,所述保持架与阀体连接为一体,所述轴承座为圆环状,所述第一滑动轴承和第二滑动轴承安装在轴承座内孔上、且与阀体连接为一体,所述顶杆与衔铁铆接为一体,所述阀体为多段圆柱型结构、且径向设置有介质出口,所述衔铁位于轴承座和挡铁之间,所述线圈上设置有信号输入用的第一电插针和第二电插针,所述第二电插针上设置有环形槽,所述轻质小型超高开关电磁阀体积不大于11.7 ,所述轻质小型超高开关电磁阀直径方向不大于19 mm。
作为优选,所述轻质小型超高开关电磁阀重量不大于52g。
作为优选,所述阀体为软磁阀体,其左端设置有用于安装定位的螺纹结构,表面设有防腐蚀层。
作为优选,所述衔铁为软磁衔铁,所述挡铁为软磁挡铁,表面均涂有非导磁防腐层,且非导磁防腐层厚度为0.02~0.04mm。
作为优选,钢球与阀座之间为金属线密封,且阀座经加硬防腐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 本实用新型专利产品体积小,体积不大于11.7,电磁铁直径不大于19mm。
2、本实用新型专利产品重量轻,重量不大于52g。
3、本实用新型专利产品响应速度快,在额定2MPa工作压力和24V驱动信号下,响应速度达0.9ms。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轻质小型超高速开关电磁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轻质小型超高速开关电磁阀的通电介质流通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轻质小型超高速开关电磁阀的通电时工作原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弘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弘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103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黑栅光学逐变折射角度超短焦背投屏幕
- 下一篇:四缸双顶置汽车凸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