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玻璃幕墙多角度调节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10399.7 | 申请日: | 2014-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55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家前;汪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幕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8 | 分类号: | E04B2/8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朱丽岩 |
地址: | 100037 北京市西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幕墙 角度 调节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幕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玻璃幕墙多角度调节结构。
背景技术
玻璃幕墙是现代一种新型墙体形式,其由支承结构体系与玻璃组成的、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不分担主体结构所受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结构。它赋予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将建筑美学、建筑功能、建筑节能和建筑结构等因素有机地统一起来,建筑物从不同角度呈现出不同的色调,随阳光、月色、灯光的变化给人以动态的美。
在玻璃幕墙安装施工中,经常需要完成不规则面或多角度折面的外观造型,目前,通常的做法是通过开具多种角度的特殊模具来完成造型效果,然而,该做法不仅增加了开模费用及耽误延长了工期,而且还存在加工精度要求高、现场安装效率低等缺点,已经不能适应绿色建筑节能、节材的科学发展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玻璃幕墙多角度调节结构,可实现折面玻璃幕墙的多角度拟合,节省型材开模费用及开模周期,且提高现场安装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玻璃幕墙多角度调节结构,用于连接玻璃幕墙面板及幕墙钢支架,所述玻璃幕墙多角度调节结构包括粘接固定于所述玻璃幕墙面板上的转动边框及可拆卸固定于所述幕墙钢支架上的基座边框,且所述转动边框铰接于所述基座边框上,以调节所述玻璃幕墙面板与幕墙钢支架之间的角度。
进一步,在上述玻璃幕墙多角度调节结构中,所述幕墙钢支架包括幕墙横向钢支架及多个幕墙竖向钢支架,所述多个幕墙竖向钢支架对称设置于所述幕墙横向钢支架的两侧。
进一步,在上述玻璃幕墙多角度调节结构中,所述玻璃幕墙多角度调节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基座边框与幕墙横向钢支架之间的三元乙丙胶垫及两端压紧于所述基座边框上的锁紧件,所述锁紧件通过固定件锁紧固定于幕墙横向钢支架上。
进一步,在上述玻璃幕墙多角度调节结构中,所述基座边框包括第一连接部及由所述第一连接部一端垂直延伸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另一端设有用于卡设所述三元乙丙胶垫的胶垫凹槽,所述三元乙丙胶垫一侧设有可卡设于所述胶垫凹槽中的凸缘。
进一步,在上述玻璃幕墙多角度调节结构中,所述转动边框包括第一支臂及由所述第一支臂一端垂直延伸的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二连接部一侧设有球型突起,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部相应设有可收容所述球型突起的球型凹槽,所述转动边框通过所述球型突起及球型凹槽铰接于所述基座边框。
进一步,在上述玻璃幕墙多角度调节结构中,所述锁紧件包括一本体及由所述本体两端对称延伸的两压臂,所述本体设有可抵持于所述幕墙横向钢支架上的两第一抵持脚,所述两压臂的末端也设有可抵持于所述基座边框上的两第二抵持脚。
进一步,在上述玻璃幕墙多角度调节结构中,所述两第一抵持脚与幕墙横向钢支架之间设有垫片。
进一步,在上述玻璃幕墙多角度调节结构中,所述第一支臂背离所述球型突起的一侧通过硅酮结构胶及双面胶条与玻璃幕墙面板粘接成一体。
进一步,在上述玻璃幕墙多角度调节结构中,所述第二支臂的内侧包覆支撑于所述玻璃幕墙面板端面。
进一步,在上述玻璃幕墙多角度调节结构中,相邻的两所述第一支臂之间通过硅酮耐候密封胶及泡沫杆进行密封。
本实用新型玻璃幕墙多角度调节结构通过转动边框与基座边框的相对转动来调整玻璃幕墙面板与幕墙钢支架之间的角度,实现了折面玻璃幕墙的多角度拟合,节省了型材开模费用及开模周期,提高了现场安装效率,且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玻璃幕墙多角度调节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基座边框、幕墙横向钢支架、三元乙丙胶垫、锁紧件及固定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玻璃幕墙面板、转动边框、基座边框及三元乙丙胶垫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玻璃幕墙多角度调节结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幕墙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幕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103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