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施工支洞封堵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11650.1 | 申请日: | 2014-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26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梁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绿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6 | 分类号: | E02B3/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施工 封堵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封堵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施工支洞封堵结构。
背景技术
水工有压隧洞的施工支洞后期均需进行封堵,常规的封堵体布置方式为施工支洞的某一长度洞段全部回填混凝土,利用封堵混凝土与导流隧洞周围岩石的摩擦和粘接力抵抗上游水压力,并辅以插筋、固结灌浆和回填灌浆等措施。这种封堵方式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封堵混凝土与导流隧洞洞身的顶拱和边墙的粘接效果十分不佳,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二是采用这种封堵方式封堵混凝土的长度较长,工程量大,投资成本高。施工支洞封堵体施工一般安排在水工隧洞整体施工完成后进行,需占用工程直线工期,且如果按常规堵头进行封堵的话,则会加大后期拆除工程量和施工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中、低水头水工隧洞施工支洞永久性封堵或水工隧洞主洞临时性封堵,且封堵施工工作量小,封堵效果好的施工支洞封堵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支洞封堵结构,包括施工支洞,施工支洞顶部及底部均连接有支洞挡板,两支洞挡板通过钢筋支撑柱连接,且钢筋支撑柱穿过两支洞挡板设置,两支洞挡板之间设有检修通道,检修通道中部开设有检修门,检修门穿过检修通道中部与拱形封堵体连接,拱形封堵体侧面为迎水面,拱形封堵体上下两端支撑于两侧的支洞挡板上,拱形封堵体一侧与封堵段连接,封堵段纵剖面呈两端小中间大的封堵段,封堵段内设有导流隧洞,拱形封堵体与导流隧洞之间形成压隧洞,封堵段靠近钢筋支撑柱设置。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拱形封堵体为偏心圆环的一段。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拱形封堵体的圆弧平面角度为一百至一百二十度之间。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拱形封堵体迎水面与检修门及封堵段之间预留有填充缝。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填充缝内设有填充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施工支洞封堵结构适用于中、低水头水工隧洞施工支洞永久性封堵或水工隧洞主洞临时性封堵,且封堵施工工作量小,封堵效果好,且可以有效降低水压力破坏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洞挡板;2.检修通道;3.检修门;4.拱形封堵体;5.压隧洞;6.封堵段;7.导流隧洞;8.钢筋支撑柱;9.施工支洞。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施工支洞封堵结构的优选实施例,包括施工支洞9,施工支洞9顶部及底部均连接有支洞挡板1,两支洞挡板1通过钢筋支撑柱8连接,且钢筋支撑柱8穿过两支洞挡板1设置,两支洞挡板1之间设有检修通道2,检修通道2中部开设有检修门3,检修门3穿过检修通道2中部与拱形封堵体4连接,拱形封堵体4侧面为迎水面,拱形封堵体4上下两端支撑于两侧的支洞挡板1上,拱形封堵体4一侧与封堵段6连接,封堵段6纵剖面呈两端小中间大的封堵段6,封堵段6内设有导流隧洞7,拱形封堵体4与导流隧洞7之间形成压隧洞5,封堵段6靠近钢筋支撑柱8设置,所述拱形封堵体4为偏心圆环的一段,所述拱形封堵体4的圆弧平面角度为一百至一百二十度之间,所述拱形封堵体4迎水面与检修门3及封堵段6之间预留有填充缝,所述填充缝内设有填充材料。
本实用新型施工支洞封堵结构适用于中、低水头水工隧洞施工支洞永久性封堵或水工隧洞主洞临时性封堵,且封堵施工工作量小,封堵效果好,且可以有效降低水压力破坏的风险。所述拱形封堵体4的圆弧平面角度为一百至一百二十度之间,封堵效果更佳;所述拱形封堵体4迎水面与检修门3及封堵段6之间预留有填充缝,使其密封效果良好。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绿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绿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116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