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光缆施工作业的牵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11677.0 | 申请日: | 2014-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31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孟晨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晨辉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G02B6/54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10 | 代理人: | 郭中民 |
地址: | 450052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光缆 施工 作业 牵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光缆施工作业的牵引装置。本装置特别适用于在城市地下管道中进行光缆的平稳、连续敷设或拉出井口的施工作业中使用。
背景技术
目前,在路面下进行光缆的穿管作业的施工方式主要采用人工牵引法和气吹敷设法。首先,气吹敷设光缆的方法多用于铁路沿线的施工作业,采用高压气流吹送的方式将光缆吹放到预先埋设的硅芯管中。吹缆机将高压、高速的压缩空气吹入硅芯管,高压气流推动气封活塞,这样连接在光缆端部的气封活塞对光缆形成一个可设定的均匀的拉力,与此同时,吹缆机液压履带输送机构夹持着光缆向前输送形成一个输送力,拉力与输送力的组合,使穿入的光缆随高速气流一道以悬浮状态在管道内快速穿行。但需要的设备较多,事先必须铺设硅芯管道,一次性投资较大,同时由于地形的变化会造成气吹点的位置不容易准确地确定。
其次,我国绝大多数光缆都是敷设在井下管道中,依靠人工牵引。由于地下管网采用混凝土管道结构,无法采取气吹敷设的方法,光缆完全使用人力牵引,劳动强度大,成本高,牵引速度低,效率低,以至工程进度往往无法得到保障,作业失误时还会损伤光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适用于光缆施工作业的牵引装置。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牵引机针对光缆施工移动性大,不便使用电网动力的特点,采用内燃机作动力,通过摇臂式负反馈的恒转矩先导装置和合理的机械传动装置驱动绞盘,使绞盘和光缆间产生数千牛顿的摩擦牵引力以及每秒数米的牵引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述技术措施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牵引装置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由内燃发动机、减速箱组成的动力装置,安装在减速箱输出轴上的用于盘绕光缆的绞盘、设置在位于绞盘前方支撑架上的进缆导向轮、以及位于绞盘后方用于夹持牵引经由绞盘引出的光缆的主动引导轮与从动引导轮;所述主动引导轮通过轴承安装在自动摇臂中段,自动摇臂的下端铰接在机架上,自动摇臂的中上部与安装在机架上的压力调节弹簧相连接,自动摇臂的上端为手动操作手柄;所述主动引导轮通过传动机构与减速箱输出轴相结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进缆导向轮安装在位于机架前方的三脚支撑架上,所述三角支撑架的立边通过可拆卸的连接件与框架相连,所述三角支撑架的底边端部用于支撑在光缆井口边缘,以支撑牵引光缆时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所述的进缆导向轮用于改变光缆的方向,引导光缆正确进入绞盘。
本实用新型所述内燃发动机与减速箱以链传动方式相连接;所述绞盘通过法兰安装在减速箱的输出轴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主动引导轮与从动引导轮的轮缘面为相互配合的凹弧面结构,所述的凹弧面为与光缆横截面相配合的具有高摩擦系数的凹弧面,摩擦系数在0.5~0.7之间,且所述主、从动引导轮均是由环绕轮缘面加工有与光缆横截面相配合的凹弧面砂轮制成。
主动引导轮与从动引导轮的光缆引出端设置有导向环。
本实用新型所述从动引导轮通过轴承固定在机架上,主动引导轮通过同轴安装的从动链轮、传动链条与安装在减速箱输出轴端的主动链轮相结合;所述引导轮轮缘线速度与绞盘凹槽线速度之比为1.02:1~1.3:1。
本实用新型所述自动摇臂为折杆式结构,主动引导轮通过轴承安装在自动摇臂的弯折处,自动摇臂的下端通过铰轴与机架相结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内燃发动机上设置有由装在发动机散热片上的温度传感器与机架上的冷却风扇组成的自动冷却装置;具体说所述温度传感器装在发动机散热片上并与机架外壳上的冷却风扇相串联。在内燃发动机熄火线上连接有实施遥控熄火停机的无线电遥控器接收器的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设备具有性能稳定、可靠、维护方便的优点,牵引速度是人工的2.5倍,可以达到2.5m/s,牵引力可达到200kg,相当于15个工人的拉力,对光缆无损伤,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可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由内燃发动机、减速箱组成的动力装置的布局及连接方式图。
图4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6是图1的C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晨辉,未经孟晨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116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打印机开门转动机构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针式打印机中的导纸片控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