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黑色复合涂层的轴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12952.0 | 申请日: | 2014-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791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包新域;柯捷良;张国荣;姚伟;龚智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华泰汽车零部件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3/06 | 分类号: | F16C33/0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黄国强 |
地址: | 35300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黑色 复合 涂层 轴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黑色复合涂层的轴瓦,属于轴承零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轴瓦是滑动轴承的重要构件之一,是滑动轴承和轴接触的部分,形状为瓦状的半圆柱面,一般由钢背、内衬组成,钢背主要采用钢质材料,为了改善轴瓦表面的摩擦性质,常在其内衬表面上电镀上一层减摩材料,通常称为电镀层。滑动轴承工作时,轴瓦与轴颈构成摩擦副,主要失效形式是磨损和胶合。所以,对轴瓦主要基本要求是:有良好的减摩性、耐磨性、抗胶合性;良好的顺应性、嵌入性和跑合性;良好的导热性、热稳定性;具有足够的强度;对润滑油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耐腐蚀和便于加工等。而目前轴瓦的镀层主要采用三元和四元合金材料,加工时电镀在轴瓦内衬面上,形成较薄的涂层。
随着内燃机功率的强化和转速的提高、以及运转可靠性和低碳环保标准的的提高,对内燃机重要的摩擦副群(如连杆轴瓦、曲轴主轴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上述三元和四元合金作为内衬涂层的轴瓦在承载能力、摩擦学特性上无法进一步提高,并且由于他们含有铅成分,对环境也会造成污染破坏。另外对瓦面腐蚀的研究中,光谱分析发现有色金属元素浓度异常;光谱中出现了许多有色金属成分的亚微米级磨损颗粒;润滑油水分超标、酸值超标,造成了瓦面腐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承载能力高、摩擦学特性优的具有黑色复合涂层的轴瓦,同时还具有无铅环保、耐酸性腐蚀等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黑色复合涂层的轴瓦,由钢背、内衬组成,钢背、内衬均为瓦状,内衬材质为铜基合金材料,内衬烧结在钢背的内圆面上,内衬的内圆面上还具有一个复合涂层,该复合涂层由黑色MoS2+C复合材料组成,复合涂层的厚度为0.005~0.025mm。
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制得的具有黑色复合涂层的轴瓦,由于MoS2+C复合涂层很薄,负荷主要由内衬和钢背承担,承载能力能够得到保证;由于纳米级粒径的MoS2+C复合涂层的结构特性均属层状六方晶体的各向异化,特别是MoS2+C材料的强极性S—Mo键具有极好的减摩性,由于纳米级粒径的MoS2+C复合涂层是一种微孔结构,具有良好的亲油性、储油性,能在摩擦副表面始终保有一层稳定的物理吸附膜,避免黏着磨损,因此它具有优秀的摩擦学特性;实验表明,MoS2+C复合涂层对酸性及放射性射线也极具稳定性,耐腐蚀性较强;MoS2+C复合涂层不含铅,因此具有环保无污染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黑色复合涂层的轴瓦的立体图。
图2是图1 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中:
1 钢背; 2 内衬; 3 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黑色复合涂层的轴瓦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至图2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黑色复合涂层的轴瓦的具体实施例,它由钢背1、内衬2组成,钢背1、内衬2均为瓦状,内衬2材质为铜基合金材料,内衬2烧结在钢背1的内圆面上,内衬2的内圆面上还具有一个复合涂层3,该复合涂层3由黑色MoS2+C复合材料组成,MoS2+C复合材料各组分配伍后所制备的MoS2+C粉的粒径不大于200nm,MoS2+C粉经混合搅拌均匀、喷涂到内衬2的内圆面、预热、除油、固化、分选、浸泡防锈油即得到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黑色复合涂层的轴瓦的成品,其中MoS2+C复合涂层3的厚度为0.015mm。
上述MoS2+C复合涂层3的厚度可以为0.005~0.025mm,MoS2+C复合涂层3的厚度优选范围为0.01~0.015mm。
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黑色复合涂层的轴瓦及传统的三元、四元合金镀层的轴瓦,经M2000耐磨试验机和MPV-20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摩擦学性能对比试验,经蓝宝石轴瓦疲劳强度试验机进行承载能力对比试验,性能对比试验结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华泰汽车零部件工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华泰汽车零部件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129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