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容式触摸屏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13171.3 | 申请日: | 2014-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098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何代永;杨雪峰;张兴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胜利精密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15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 触摸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摸屏,尤其是一种GF电容式触摸屏。
背景技术
当前触摸屏行业飞速发展,触摸屏结构也是种类繁多。但是不同的结构所需要的工艺不同生产成本也不一样。将来触摸屏轻薄价格低廉是发展的趋势。
目前触摸屏行业存在的问题是工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在能保证性能的前提下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将是以后触摸屏厂商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现有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的结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GG,GF,GFF,OGS等,从结构和生产成本上来看GF触摸屏具有较好的竞争力。
传统GF电容式触摸屏的结构可参照图1和图2所示,它主要包括玻璃盖板1、PET膜3、以及用于将所述PET膜3和玻璃盖板1粘接固定在一起的胶合层2,所述玻璃盖板1、胶合层2、和PET膜3由下而上依次布置,还包括由感应电极41和感应引线42构成的感应层4、以及由驱动电极51和驱动引线52构成的驱动层5,其中,感应电极41和感应引线42设置在所述玻璃盖板1的上表面,驱动电极51和驱动引线52设置在所述PET膜3的下表面。
参照图1所示,传统的GF触摸屏在制作时,需要将驱动电极51和驱动引线52做到PET膜3的下表面,而将感应电极41和感应引线42做到玻璃盖板1的上表面,为了保护线路,将PET膜3和玻璃盖板1有线路的那一面用OCA胶进行贴合。这样一来,就需要在PET膜3和玻璃盖板1贴合之前进行PET膜上驱动层金手指与柔性线路板上驱动层金手指之间的连接,之后再进行PET膜与玻璃盖板的贴合,然后在进行柔性线路板上感应层金手指与玻璃盖板上感应层金手指之间的连接。这样就需要进行两次柔性线路板的连接工序,工艺相对复杂,同时柔性线路板的连接精度也会下降。
可见,传统CF电容式触摸屏为了保护线路,分别将感应层和驱动层设置到 玻璃基板和PET膜的表面,这样感应层和驱动层金手指就会一正一反而不处于同一平面上(因为胶合层具有一定的厚度),增加了柔性电路板的连接难度。所以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降低柔性电路板连接难度是我们目前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实用新型人经过精心研究和实验,对传统结构的GF触摸屏进行改进,而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容式触摸屏,这种电容式触摸屏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而且能够降低柔性电路板的连接难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这种电容式触摸屏可采用以下两种具体结构形式,其中
第一种结构形式为:所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包括玻璃盖板、PET膜、以及用于将所述PET膜和玻璃盖板粘接固定在一起的胶合层,所述玻璃盖板、胶合层、和PET膜由下而上依次布置,还包括由感应电极和感应引线构成的感应层、以及由驱动电极和驱动引线构成的驱动层,所述感应电极和感应引线设置在所述玻璃盖板的上表面,所述驱动电极设置在所述PET膜的下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引线设置在所述玻璃盖板的上表面,所述胶合层上形成有竖向孔洞,所述竖向孔洞中设置有将所述驱动电极和驱动引线上下导通的导电胶。
作为优选,所述导电胶为ACF胶。
作为优选,所述胶合层为OCA胶。
第二种结构形式:所述的电容式触摸屏包括玻璃盖板、PET膜、以及用于将所述PET膜和玻璃盖板粘接固定在一起的胶合层,所述玻璃盖板、胶合层、和PET膜由下而上依次布置,还包括由感应电极和感应引线构成的感应层、以及由驱动电极和驱动引线构成的驱动层,所述感应电极和感应引线设置在所述玻璃盖板的上表面,所述驱动电极设置在所述PET膜的下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引线由上驱动引线和下驱动引线构成,其中,上驱动引线设置在所述 PET膜的下表面,且上驱动引线与所述驱动电极相互导通,下驱动引线设置在所述玻璃盖板的上表面,所述胶合层上形成有竖向孔洞,所述竖向孔洞中设置有将所述上驱动引线和下驱动引线上下导通的导电胶。
作为优选,所述导电胶为ACF胶。
作为优选,所述胶合层为OCA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这种触摸屏将驱动引线做在玻璃盖板上,而不像传统技术那样做在PET膜上。这样一来,在触摸屏制作过程中,就可以先进行PET膜与玻璃盖板的贴合,再进行柔性电路板的连接(连接、连接)。这样就省去在PET膜与玻璃盖板贴合前的一次连接工序,大大提高了连接精度,并且简化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在工艺上驱动引线也可以随感应电极和感应引线同时做出,省去了在PET膜上做驱动引线的工艺,大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胜利精密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胜利精密制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131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