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源热泵节能用能量柱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14878.6 | 申请日: | 2014-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26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吴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垠桥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4 | 分类号: | E02D5/34;F25B30/06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方闻俊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源热泵 节能 能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量柱,具体涉及一种应用在地源热泵上的能量柱。
背景技术
地源热泵空调是利用地表浅层常温土壤或水源中的地温能量作为热能资源的一种真正节能、环保、无污染的空调技术。地源热泵分为地下水源热泵和地埋管热泵技术。其中地埋管热泵技术利用介质流经埋在地下的管子与大地(土壤、地层、地下水)进行热交换,地埋管热泵技术既保留了地下水源热泵技术的优点——节能、益于保护环境,又避免了它的缺点——水泵的耗电量大,从而降低了系统的效率,所以地埋热泵技术成为地源热泵空调技术中的主导形势。
地埋热泵系统主要包括地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和建筑物内采暖空调末端系统。现有技术中地热能交换系统使用的埋管方式是水平埋管和竖直单双U型埋管,目前市场上普遍采用的是竖直单U型埋管。下管是地源热泵工程中关键之一,因为下管的深度决定采取热量的多少,所以必须保证下管的深度,传统操作中,下管前先将U型换热器管与灌浆管捆绑在一起,并采取防止U型管上浮的措施,并在预制管桩口处放置麻袋之类的衬垫物品,以防止下管过程中换热器管磨损而导致其耐压等性能下降。其操作较为繁琐,另外,传统中使用的U型管采用一个整体管道,这种整体管不容易下埋,并且其在地源热泵桩内的位置不易固定。
专利号为ZL200820163960.X的中国实用新型《一种地源热泵桩内埋管》(授权公告号为CN201250401Y)公开了一种地源热泵桩内埋管,包括桩体和钢筋笼,钢筋笼上通过电缆扎带固定连接有U型供回水管,U型供回水管扎在离钢筋笼底部以上0.5m外径处,在钢筋笼外径上加设水泥预制的滑轮。该实用新型公开的热源地泵系统通过电缆扎带在钢筋笼上固定连接U型供回水管,其后果是:钢筋扎带对U型供回水管在长时间的的紧固作用下,易损坏U型供回水管,绑扎式的U型供回水管埋设对钢筋笼周边混凝土的振捣密实控制影响较大,容易引起钢筋笼附近区域空隙,在U型供回水管冷热循环作用下,导致钢筋笼的腐蚀机会增加,最终导致桩体的承载力降低;而且,该热源地泵系统使用的U型供回水管是一个整体管,下埋时不方便,而且不适用于下埋更深的施工;最后本实用新型现在外界将U型供回水管与钢筋笼固定连接,然后再采用整体下放的方式进行下埋,其施工及其不便,而且需要多人协作才能完成。
还有一专利号为201220291461.5的中国实用新型《一种地源热泵桩埋管》(授权公告号为CN202730750U)公开了一种地源热泵桩埋管,包括上、中、下管构成的换热器管和由主筋、箍筋构成的桩基钢筋笼,桩基钢筋笼由顶层钢筋笼、若干节中间层钢筋笼和底层钢筋笼连接而成,中间层钢筋笼内侧沿主筋敷设中管,底层钢筋笼内侧沿筋敷设下管,下管的底部连接有U型管,顶层钢筋笼内侧敷设上管,上管的顶部连接有连接管,换热器管通过设置的扎带与箍筋固定。该实用新型中使用的U型换热器管分成了上管、中管、下管和U型管,各段管热熔接后成为一组U型换热器管,热熔接对管道密封性的要求比较苛刻,热熔接后需先检查换热器管确认无泄漏后,才能将其固定在钢筋笼上,操作比较麻烦;另外热熔接需要准确掌握加热时间,加热时间过短,易发生管件加热不均匀,从而导致对口困难,若加热时间过长,则管件容易熔化,出现过多胶状物质而流失,因此,针对不同质地、不同管径的管件,得需掌握相应的热熔时间;最后,该实用新型同样采用扎带将换热器管用箍筋绑紧,其紧固效果不佳,而且长时间下,扎带易损坏换热器管的外壁。
除了上述提及的缺陷外,现有的地源热泵节能用能量柱的接头存在漏水问题,从而不符合“不能有接头的”规范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技术现状另提供一种安装方便的地源热泵节能用能量柱。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地源热泵节能用能量柱,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连接的多节管桩及位于各节管桩内的换热器管,相邻两管桩之间通过一组盲板连接,所述每组盲板包括位于下一节管桩上部的上盲板和位于相邻的上一节管桩下部的下盲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盲板上设有多个上安装孔,所述下盲板上均设有多个下安装孔,位于下一节管桩内的换热器管的上端通过上连接机构安装在位于所述上安装孔内,位于相邻的上一节管桩内的换热器管的下端通过下连接机构安装在所述下安装孔内,在上盲板和下盲板连接在一起的状态下,所述下安装孔和上安装孔一一对准,使下一节管桩内的换热器管与相邻上一节管桩内的换热器管一一对应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垠桥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垠桥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148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