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容式触控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14986.3 | 申请日: | 2014-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08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士敏;郭志勇;朱泽力;陈雄达;钟荣苹;李绍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 式触控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平板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触控屏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各种类型的触摸屏不断出现,包括电阻式、电容式、红外和表面声波式触摸屏。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得触摸位置坐标。其中,电容式触控面板由于具有多点触控、透过率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手机、播放器、电子书、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平板电脑上等。
当前市场上普遍使用的多点电容触摸屏的ITO 电极实现方式主要有双面和单面搭桥两种。双面ITO 通常是在绝缘介质( 如透明玻璃基板或者透明PET膜) 的两面分别镀上ITO 镀膜层,并分别在两个ITO 镀膜层上通过蚀刻处理形成垂直交叉的感应电极串列和驱动电极串列;单面搭桥是指通过搭桥的方式将形成于绝缘介质一面的单层ITO镀膜层其中一个方向的电极连接并将另一个方向上的电极连接,从而形成横纵交叉的两个方向上的电极串列。
然而,由于构成这些电极串列的材料通常与这些绝缘介质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因此,现有的电容式触摸面板的多条电极感应电极串列很容易被用户所观测到,影响电容式触摸面板的外观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工艺简单,且具有良好外观效果的电容式触控面板。
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其至少包括具有第一表面的基板、依次形成于第一表面上的触控感应层、第一功能层,该第一表面至少包括第一区域,所述触控感应层形成于所述第一区域上;所述第一功能层形成于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述触控感应层上,且至少在第一区域内形成有第一功能层和触控感应层的有电极区域与仅形成有第一功能层的无电极区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光学特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电容式触控面板中,所述触控感应层包括多条第一感应电极串列和多条第二感应电极串列,所述多条第一感应电极串列与多条第二感应电极串列在第一区域上形成有间隙区域,所述第一功能层至少形成于所述间隙区域内以及所述多条第一感应电极串列和多条第二感应电极串列之上,所述第一功能层与所述第二功能层的接触面为平行于第一表面的连续的平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电容式触控面板中,所述触控感应层的方块电阻的范围为30-150欧姆每方块。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电容式触控面板中,所述第一功能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触控感应层的折射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电容式触控面板中,还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功能层上的一第二功能层,所述第二功能层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功能层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投影重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电容式触控面板中,所述第一区域内形成有所述第一功能层、触控感应层和第二功能层的有电极区域与仅形成有所述第一功能层、第二功能层的无电极区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光学特性。
本申请提供的电容式触控面板中,通过在触控感应层上增设第一功能层和第二功能层,使形成有第一功能层、触控感应层和第二功能层的有电极区域与仅形成有第一功能层、第二功能层的无电极区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光学特性,以使多条感应电极串列不易被用户察觉到,进而使电容式触控面板具有良好的外观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电容式触控面板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面板结构沿A-A’方向的一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说明本申请提供的电容式触控面板,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文字进行详细阐述。
以电容触摸屏为例,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其为本申请提供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电容触摸屏面板100的示意图及所述面板沿A-A方向的一截面示意图。
电容式触控面板100包括具有第一表面111的基板110,该第一表面为一光滑的平面,其包括第一区域111a和第二区域111b,所述第一区域111a与第二区域111b邻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区域111a为矩形,所述第二区域111b为矩形环,其围绕所述第一区域111a。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区域111a还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所述第二区域111b亦可以为圆环、椭圆环、多边形环、扇形等。所述基板110为透明材料制成,该透明材料可以是玻璃,也可以是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莱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149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搪瓷管烧成炉
- 下一篇:插板止回流式混凝土顶升灌注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