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压控制保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15636.9 | 申请日: | 2014-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5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姜广彬;李德忠;张国玉;曲晓峰;聂文龙;张剑;安百新;李小军;宋超群;魏新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33/12 | 分类号: | E21B33/12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董庆田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控制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开采井下作业工艺管柱配套工具,尤其是一种液压控制保护器。
背景技术
石油开采的液控注聚工艺管柱,主要由液控管线、液控封隔器等配套工具构成,是油田开采液控注聚采油工艺的关键技术,但其存在着如下的缺点或不足:①因为液控管线事先充满液压油,由于无阻挡液压油向封隔器施加液压的配套工具,故在下井过程中将该液压加到封隔器上,使封隔器自动膨胀,中途坐封,造成管柱下不到位,作业失败,增加作业程序,提高作业成本;②封隔器即使不坐封,也会造成与井壁的摩擦而损坏,轻则降低使用寿命,重则坐封失败,作业失败,延误工期,造成人、财、物的浪费,经济遭受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液压控制保护器,采用活塞及双重密封结构,有效克服或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或不足。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液压控制保护器,包括上接头、下接头、中心管,所述中心管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上接头和下接头,还包括外套,所述外套套在中心管外侧,并且外套上、下端分别连接在上、下接头上,所述外套与中心管之间形成环空液控通道,所述液控通道内设置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定压式封堵住液控通道,所述上、下接头上分别开设有连通至液控通道的轴线过流通孔。
所述保护装置包括活塞和环空套,所述活塞通过剪钉固定在环空套上端,活塞通过密封件与中心管形成密封,活塞通过密封件与环空套形成密封,环空套通过密封件与外套形成密封。
所述环空套中部壁上设有与中心管和外套之间的环空相连通的过流孔。
所述下接头下方连接尾管,尾管通过螺纹方式连接在下接头内侧。
所述外套与上接头之间采用密封件密封,所述外套与下接头之间采用密封件密封。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有效地防止液控管线的液压施加于封隔器上,造成封隔器中途坐封或封隔器受损;
2、采用双重密封结构,密封可靠性高,密封效果好且长久;
3、连接后可进行试压,确保下井安全;
4、适应性强,可用于各种井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控制保护器的结构图。
图中:轴线过流通孔1、上接头2、中心管3、密封件4、活塞5、剪钉6、环空套7、外套8、下接头9、尾管10。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如图1所示,液压控制保护器,包括上接头2、下接头9、中心管3,所述中心管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上接头和下接头,还包括外套8,所述外套套在中心管外侧,并且外套上、下端分别连接在上、下接头上,所述外套与中心管之间形成环空液控通道,所述液控通道内设置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定压式封堵住液控通道,所述上、下接头上分别开设有连通至液控通道的轴线过流通孔1。所述保护装置包括活塞5和环空套7,所述活塞通过剪钉6固定在环空套上端,活塞通过密封件与中心管形成密封,活塞通过密封件与环空套形成密封,环空套通过密封件与外套形成密封。所述环空套中部壁上设有与中心管和外套之间的环空相连通的过流孔。所述下接头下方连接尾管10,尾管通过螺纹方式连接在下接头内侧。所述外套与上接头之间采用密封件4密封,所述外套与下接头之间采用密封件密封。
上接头2与下接头9之间内外分别连接中心管3和外套8,中心管3和外套8之间的环空中顺次安装有活塞5和环空套7,尾管10连接于下接头9上。上接头2和下接头9壁上设有轴线过流通孔。上接头2、下接头9、环空套7和活塞5上安装有密封件4。活塞5由剪钉6与环空套7相固定。环空套7中部壁上设有与中心管3和外套8之间的环空相连通的过流孔。通过保护装置,有效地防止液控管线的液压施加于封隔器上,造成封隔器中途坐封或封隔器受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其他运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精神的等效变化,均应俱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156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弧光充电焊接通风保护面罩
- 下一篇:骨科牵引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