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料带接驳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16741.4 | 申请日: | 2014-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87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郑鸿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鸿彪 |
主分类号: | H05K13/00 | 分类号: | H05K13/00;H05K3/3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康宇宁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料带接驳机,尤其是一种针对SMT自动生产线的料带接驳机,能够不停机快速换料,对相同规格的两卷料带的头和尾实现自动检测空料的位置、精确裁切、自动对接,并用胶带自动包裹连接。
背景技术
SMT是表面组装技术(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的缩写),是目前电子组装行业里最流行的一种技术和工艺。它是一种将无引脚或短引线表面组装元器件(简称SMC/SMD,中文称片状元器件)安装在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的表面或其它基板的表面上,通过回流焊或浸焊等方法加以焊接组装的电路装连技术。
从产业自身的发展周期来看,虽然中国的SMT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但是已经呈现出了蓬勃的生机。同时,SMT产业又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性产业,对于推动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着重要意义,推动中国SMT产业快速健康发展需要产业上下游各个环节的共同协作。在表面组装技术中,对料带的接驳是重要的工艺,但目前需要人工对相同规格的两卷料带的头和尾进行空料位置处的剪断、对接、并用胶带包裹连接,存在着人工效率低、品质难以保证、上机通过率低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即是针对目前SMT产业中料带接驳工艺中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料带接驳机,能够进行自动包胶,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产品品质、提高了上机通过率。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料带接驳机,包括机箱以及设置在机箱上部的主机,主机外设有与机箱铰接的保护罩,保护罩上设有操作面板,机箱内设有电源和逆变器,主机包括控制电路板、驱动机构、料带自动对接机构、自动包胶机构、送胶与剥胶机构以及吸胶与贴胶机构,机箱上设有左、右两个启动开关,料带自动对接机构为设置在驱动机构一侧的两个左右对称的对接装置,具有左、右两个外露于保护罩的料带入口,驱动机构带动料带自动对接机构和自动包胶机构,送胶与剥胶机构包括送胶机构、感应器、剥料板和收底纸机构,吸胶与贴胶机构包括吸嘴、伺服电机、摆动杆、U形槽、随动器和导轨,伺服电机驱动摆动杆,随动器在摆动杆的腰形长槽和U形槽内滑动,带动吸胶与贴胶机构上下左右往复运动,从而实现吸胶和贴胶,机箱侧面设有与机箱铰接的料盘托架。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为集成凸轮机构,包括伺服电机、安装在伺服电机转轴上的第一同步轮,第一同步轮带动同步带,同步带通过第二同步轮带动凸轮轴转动,在凸轮轴上安装有6个凸轮,凸轮的转动带动裁切刀上下运动对料带进行裁切,凸轮的转动同时驱动自动包胶机构对料带进行包胶。
进一步的,所述对接装置包括步进电机,由步进电机带动的棘轮,棘轮与感光片固定连接,感光片与光电开关配合完成精确送料,对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棘轮上方的弹性压轮以及检测料带空位的光纤自动检测装置,还包括由驱动机构带动的裁切刀。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包胶机构设置在两个对接装置之间,包括由驱动机构带动的包胶铲,包胶铲的一侧带有复位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送胶与剥胶机构包括送胶机构、感应器、剥料板和收底纸机构,送胶机构和收底纸机构由伺服电机通过同步轮带动,送胶与剥胶机构还包括胶带放置轮和齿轮齿条剥胶机构,齿轮齿条剥胶机构由伺服电机驱动,齿轮齿条剥胶机构剥离胶带,感应器感应胶带的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料带自动对接机构的前方还设有用于将料带卷进料带入口的手动旋钮。
进一步的,所述机箱设有机箱门,电源和逆变器设置在机箱门内,机箱内还设有纵向的隔板和配电板,机箱的边沿设有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机箱底部设有滚轮。
进一步的,所述机箱底部设有滚轮。
进一步的,所述机箱上还设有用于存储废料的废料抽屉。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为锂电池。
应该理解的是,上述机构中未加以详细描述的部分和元件,则为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料带接驳机中,逆变器(inverter)是把直流电能(电池、蓄电瓶)转变成交流电(一般为220V、50Hz正弦波),它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而凸轮机构一般是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构件组成的,凸轮通常作连续等速转动,从动件具有一定规律的运动,凸轮机构能实现复杂的运动要求,广泛用于各种自动化和半自动化机械装置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鸿彪,未经郑鸿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167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