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地隙拖拉机的行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16912.3 | 申请日: | 2014-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74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朱孔欣;贾晶霞;华荣江;郝志明;赫志飞;高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机美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35/10 | 分类号: | B60B35/10;B60G11/27;B62D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桥***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地 拖拉机 行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拖拉机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适用于农作物中耕作业的高地隙拖拉机上的行走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多数农业田间作业采用普通配置的拖拉机通过配套各种农机具,实现犁、耕、播、收获、路面运输等常规拖拉机的作业,但由于普通配置的拖拉机的离地间隙较小,一般在30-50厘米,拖拉机的田间通过能力差,只能适应较矮植物的田间管理和水稻载插前的田间作业;针对我国优势经济作物如棉花、大豆、甘蔗等高秆作物中后期的施肥和病虫害防治会因为现有拖拉机地隙低,不适应高秆植物中后期的田间管理,在作物生长中期作业时易损伤农作物,无法进行行间除草、松土、施肥、培土等田间中耕管理作业。一些地区使用大型四轮驱动拖拉机在高秆作物的田间进行作业,一般是通过加大行走轮的直径来解决地隙不够高的问题,这种加大地隙的方法有限,最大能适应的植物高度约为70厘米左右,由于拖拉机自重加大,作业时易下陷,粘土地甚至无法进行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满足我国高秆作物田间生产农艺要求和性能要求的适用于高地隙拖拉机的行走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按如下方式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高地隙拖拉机的行走装置包括驱动地轮、马达、立轴、支臂、气囊、转向机构和轮距调节装置;所述支臂连接在高地隙拖拉机的机架上,可沿机架横向移动;所述支臂的一侧设置有轮距调节装置,轮距调节装置的一端与轮距调节液压油缸连接,通过轮距调节液压油缸的作用,驱动轮距调节装置横向移动,进而驱动支臂在高地隙拖拉机的机架上横向移动,从而实现轮距的调节;所述支臂的一端设置有轴套,立轴设置于轴套内,可沿轴套的轴向滑动,并可在轴套内转动;所述立轴的上端设置有转向平台,转向平台的上端平面与气囊的下端靠接,立轴的下端设置有马达支架和驱动地轮;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向盘、固定盘、转向支臂和导向键;所述转向盘连接于轴套的上端,并可沿轴套转动,转向支臂与转向盘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盘设置于气囊的上端,固定盘与转向盘之间通过导向键固定连接;所述转向平台的两端设置有卡槽,导向键卡接于卡槽内,可沿卡槽上下滑动;所述马达连接于马达支架上,马达的动力输出端与驱动地轮固定连接,可带动驱动地轮转动。
所述马达内设置有减速机构。
所述转向机构中转向支臂的一端与转向驱动油缸连接,通过油缸作用可推动转向支臂及与转向支臂固定连接的转向盘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高地隙拖拉机的行走装置设置于拖拉机四个地轮的位置处,替代原有的拖拉机地轮装置,是高地隙拖拉机的核心部分,使得该高地隙拖拉机能实现除草、松上、施肥、培土等高地隙中耕作业,也可进行犁、耕、播、收获等常规作业,该实用新型的推广应用,可大大降低农业投入成本,拓展拖拉机的用途,提高拖拉机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 驱动地轮 2 转向盘 3 气囊 4 导向键 5 支臂6 轮距调节装置 7 立轴 8 马达支架 9 马达10 转向平台 11 轴套 12 固定盘 13转向支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机美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机美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169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镗床的多角度观察装置
- 下一篇:一种板材张力矫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