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电极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17040.2 | 申请日: | 2014-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48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曾冬青;艾邓均;张小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王基才;王冬华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锂离子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电极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手机、数码相机和笔记本电脑等3C消费电子产品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不断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离不开对电池阴阳极片和材料的深入研究,目前,锂离子电池研发人员普遍采用三电极电池进行相关研究工作。
现有三电极锂离子电池多采用阴阳极之一作为工作电极,另一极为对电极,采用锂金属片或镀锂金属片(线)作为参比电极。
例如,中国专利CN200997429Y公开了一种三电极电池,其包括电池壳体、收容于电池壳体中的电芯、灌注于电池壳体中的电解液、安装于电池壳体上的盖板,以及参比电极。电芯通过正极片、负极片和间隔于正负极片之间的隔离膜卷绕而成,正极片、负极片和参比电极均与电解液接触,其中,盖板上设有第三极柱,参比电极与第三极柱相连,第三极柱与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绝缘。
中国专利CN203039037U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的三电极结构,其包括封装袋、裸电芯、正极极耳、负极极耳和参比电极,裸电芯以密封的方式封装于封装袋中,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分别自裸电芯中引出至封装袋外,封装袋在裸电芯旁边的区域形成气袋,参比电极以密封的方式封装于气袋中,其与裸电芯之间的距离为5-15mm。
但是,上述锂离子电池均存在三电极的制作过程繁杂、效率低和测量一致性差的问题。
有鉴于此,寻找一种简单有效的三电极锂离子电池三电极体系对于锂离子电池的深入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电极锂离子电池,其可以简化三电极锂离子电池的制作过程,提高三电极锂离子电池测量的一致性。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电极锂离子电池,其包括:铝壳、收容于铝壳中的裸电芯、灌注于铝壳中并与裸电芯相接触的电解液,以及安装于铝壳上的铝盖板,裸电芯包括阴极片、阳极片以及间隔于阴极片和阳极片之间的隔离膜,其中,裸电芯的最外层为隔离膜所包覆,底部为绝缘胶带所包覆;铝壳上设有极耳作为三电极的参比电极。
作为本实用新型三电极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绝缘胶带为PP或PET或聚丙烯酰胺类胶带。
作为本实用新型三电极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铝壳的外形为方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三电极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铝盖板设有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极柱与铝盖板之间填充绝缘胶。
作为本实用新型三电极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极柱为金属极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三电极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极柱为镍极柱或镀镍极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三电极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阴极片和阳极片分别具有阴极极耳和阳极极耳,阴极极耳和阳极极耳分别采用金属片对应焊接到所述铝盖板的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三电极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所述焊接用金属片为镍金属片或镀镍金属片。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三电极锂离子电池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直接以铝壳作为第三电极,避免了传统三电极锂离子电池制作时对Li片、Li金属片(线)繁杂的清除氧化层、电化学镀Li等预处理工序,也无需将第三电极人工植入卷绕极组中,方便实现自动卷绕和装配,因此制作方法更为简单且效率高。
其次,本实用新型三电极锂离子电池以电化学性能较为稳定的铝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可以有效提高三电极锂离子电池测量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三电极锂离子电池及其有益效果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三电极锂离子电池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三电极锂离子电池的裸电芯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三电极锂离子电池的裸电芯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三电极锂离子电池的铝盖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三电极锂离子电池的铝盖板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170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布线检查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使用标签信息进行图像搜索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