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蒸汽动力发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17457.9 | 申请日: | 2014-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279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刘贵文;杨明军;黄锦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市大江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3/00 | 分类号: | F22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高文迪 |
地址: | 浙江省台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汽 动力 发生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汽动力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汽动力发生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发动机,传统的汽油和柴油发动机不仅产生有危害的废气,而且燃烧过程中大约50%的燃料转化为发动机过热的热量。当将该类发动机应用于曲柄轴、凸轮轴和阀时,技术要求也比较高,导致成本大幅提高,并带来磨损及重量增加等问题;因此,现实中开始转向通过水蒸汽热能转化为机械动力的动力源装置安装在发动机上,制备生产活塞式蒸汽发动机和汽轮发动机;对于活塞式蒸汽发动机,因转化热效率低、环境污染大,已渐被淘汰;汽轮式发动机则在火力发电厂中被大量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水,尤其是利用高温饱和水,受热瞬间爆炸膨胀产生动力的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蒸汽动力发生系统,包括内部设有腔体的受热器、连通到受热器腔体内的液体入口以及蒸汽出口、热源;所述热源用于对受热器的腔体进行加热;所述受热器腔体内设置有饱和水发生装置以及饱和水爆炸装置,所述液体入口、饱和水发生装置、饱和水爆炸装置以及蒸汽出口依次相连通。
所述饱和水发生装置内设有微小通道,所述液体在微小通道内被加热生成饱和水。
所述饱和水发生装置包括一柱体,所述微小通道包括该柱体外表面与受 热器内表面之间的间隙,和/或该柱体外表面上的至少一个细槽。
所述间隙的宽度为小于1mm。
所述细槽的宽度小于1mm,深度小于1mm。
所述饱和水发生装置还包括所述柱体与高压液体入口之间设置的分流装置,该分流装置设置有联通所述间隙和/或细槽与高压液体入口的通道。
所述饱和水发生装置还包括导热体,该导热体位于所述柱体靠近所述高压液体端,用于使饱和水受热强化并且均衡。
所述饱和水爆炸装置为多孔性材料体,用于增加饱和水的受热面积。
所述多孔性材料体为网状结构体。
所述高压液体入口前还设置有过冷装置。
一种蒸汽动力发生方法,其特征在于:
1)将高压液体生成高温饱和水;
2)使高温饱和水瞬间受热发生爆炸,形成高温高压蒸汽流。
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动力发生系统及方法,与现有的燃油内燃发动机相比具有许多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装置对燃料的种类和品质要求不严格,只要提供有合格的热源温度在400摄氏度即可,而且热能转化效率高。实验证明热能转化效率可达25%~35%以上,高于现有内燃机的约20%。
2.本实用新型装置适用的发动机范围扩大,该装置比燃油内燃发动机的排气躁音大幅降低,转距特性好,甚至在交通动力输出时可以不需要装变速箱就能实现汽车的无级变速,排出的废气有害成分也少。
3.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重量轻,体积小移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蒸汽动力发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蒸汽动力发生系统中分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蒸汽动力发生系统中档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蒸汽动力发生系统中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蒸汽动力发生系统中柱体与受热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蒸汽动力发生系统,包括饱和水发生装置以及饱和水爆炸装置。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进水细管2、螺塞3、分流片4、挡流片5、受热器6、柱体7、底座8、热源10和导热体11。
所述的进水细管2嵌入在所述螺塞3中,所述螺塞3通过螺纹与所述的受热器6连接,同时对所述的分流片4与所述的挡流片5产生预紧压力,所述挡流片5的另一端面与所述的柱体7以及所述的导热体11相连。
所述的导热体11镶嵌在所述的柱体7的内部,当然也可以紧贴于柱体7的外部。
所述的柱体7的另一端面与所述的底座8相连,所述的底座8与所述的受热器6内壁上的台肩接触起支撑作用。
所述的受热器6外侧设置有热源10。
如图2、3所示,所述的分流片4上设置有多个通液槽41,高压液体从进水细管2内进入该通液槽41。
所述挡流片5与所述的分流片4相接触,其周边设置有向外的多个凸起51以及凹进5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市大江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台州市大江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174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备混合式换热器的新型凝水系统
- 下一篇:一种LED帕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