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楼多功能救逃生塔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18124.8 | 申请日: | 2014-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95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建军 |
主分类号: | E04F17/00 | 分类号: | E04F17/00;E04F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10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楼 多功能 逃生 | ||
1.一种高楼多功能救逃生塔,包括主塔体(4)、主滑道、入塔辅道(11)、防冲撞拦阻坝(25)、空气循环装置、消防电梯井(12)、塔桶结构、封闭式外观造型,其特征在于,主塔体(4)置于楼体之外,安装对应于楼内公共通道处,主塔体的塔桶结构内装有螺旋式滑板(26),设置在主塔体中心的中心管及与绕中心管相连的螺旋式滑板构成主塔体内螺旋状的主滑道,主塔体后侧与楼体之间设置有一段短距滑道构成的入塔辅道(11),入塔辅道与主塔体内的主滑道相连通,主滑道与主塔体下部的出塔减速滑道相连通,构成安全到达地面的通道结构,入塔辅道入塔口(24)下部滑板处(29)上设置有防冲撞拦阻坝(25),主塔体是由每层的塔桶结构上、下连接在一起,构成塔桶式塔体,主塔体正面大小采光窗(6)随主滑道坡度斜梯形分布,主塔体中心设有空气循环装置,主塔体与楼体之间在主塔体后一侧设置有与入塔辅道并排的消防电梯井(12),塔桶式塔体呈圆柱形,相邻的分层组件体塔桶结构间相连处外部呈分层外观造型槽(7),构成封闭式外观造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多功能救逃生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塔体是由每层的塔桶结构构成的多管道组合体结构,其组合结构以整体形态设置于楼体之外、安装对应于楼内公共通道处的独立形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多功能救逃生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滑道是由主塔体内设置螺旋主滑板形成内置主滑道,以每层楼体为一个循环结构,与外设的入塔辅道、出塔减速滑道相连,构成滑道滑降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多功能救逃生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塔辅道,设置在主塔体后一侧,位于主塔体与楼体之间,构成主塔体与楼体的连接体;入塔辅道的辅道滑板呈曲弧度,构成人体在滑降中自然矫正入塔姿势,感应拦阻坝的调度分配,使辅道设置具有防冲撞临时待避区功能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多功能救逃生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冲撞拦阻坝设置在辅道入塔口下方滑板处,具有双重作用,即具有自动感应、调度分流滑降人员、防止冲撞的功能,同时,当拦阻坝处于工作的升起状态时,在辅道入塔口处形成了一道与主滑道壁曲弧度契合的边槽,由此填补了主滑道壁上辅道入塔口的部分缺失,在辅道入塔口处起到了主滑道导向轨的作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多功能救逃生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循环装置结构是,主塔体中心装有中心进新风管(22),中心进新风管上下两端装有主流风机,通过上、下进新风口(3)和中心管出新风口(23),将新风送入塔内,然后由排烟窗排出,形成空气循环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多功能救逃生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防电梯井为每层的井体上下组合设置,设置在主塔体后另一侧,位于主塔体与楼体之间,与辅道并列,其井体成为主塔体与楼体的连接体,消防电梯井的组合设置在于救逃生塔所具有的施救功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多功能救逃生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塔桶结构为不锈钢板双层中空夹石棉防火材(28)构成,每层楼体为一组件体,分层插接对焊组装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楼多功能救逃生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小采光窗随内滑道坡度呈阶梯式设置于塔体正面,主塔体两侧设置有含电梯井排烟窗的排烟窗(13),大小采光窗内置有安全网(2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建军,未经孙建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1812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升降的效率工作平台
- 下一篇:复合拼接地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