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层高站位台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20061.X | 申请日: | 2014-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94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兴宇铁路工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5/02 | 分类号: | E04H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朱戈胜;蒋家华 |
地址: | 21003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层高 站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层高站位台,属于轨道车辆组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车辆组装中常用二层高站位台,二层高站位台的结构包括立柱、由立柱支撑起来的固定平台、设置在固定平台上的活动平台、栏杆和设置在栏杆上敞开式的门,现有的二层高站台存在如下的缺陷:
1、立柱均采用方管加矩形地脚板结构,虽然强度有所保证,但在安全性方面会出现有人员磕碰导致划破受伤现象,因为矩形地脚板是有直角尖角的,而且地脚螺栓露出地脚板较多,也会出现绊倒现象。
2、门的结构多为敞开式,门的开合需要平台以外有足够的空间。那么在平台外有货物的时候会遇到门无法完全打开的情况,此时必须将货物移开才能够完全开合门。
3、伸缩平台的滑动结构较为复杂,而且造价成本较高。它采用的是通过两组滑轮来滑动,每组滑轮由一对侧向滚轮和一个垂直滚轮组成。这种结构导致滚轮数量非常多,成本高昂。而且它的装配精度要求高,不方便安装,从最后组装效果来看,有很多滚轮都没有和伸缩平台接触,起不到实际使用效果,导致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二层高站位台,解决现有技术中门的开合需要平台以外有足够的空间的技术缺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二层高站位台,包括由四根以上的立柱支撑的框架、设置在框架上的固定平台和设置在固定平台两端的扶梯,所述的固定平台的两侧沿长度方向分别设置固定栏杆和活动栏杆,所述的活动栏杆所在一侧的固定平台上设置伸缩平台,所述的固定栏杆中部设置推拉门。推拉门的打开和关闭是沿着固定栏杆方向推拉,整个打开和关闭至占用固定杆旁边很小的一部分空间,而不像现有技术中敞开门那样需要绕着们与固定栏杆之间的转轴旋转而占用很大的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推拉门底部设置滚轮,固定平台上对应设置沿长度方向的滑道,设置滑道一边的固定栏杆顶部设置连接推拉门顶部的滚柱限位装置,未设置滚柱限位装置一边的固定栏杆上设置竖直的行程限位挡板。设置滑道与滚柱限位装置在打开门时比较省力,而且门的上端由滚柱限位装置固定,线段由滑道固定滚轮,因此门在推拉过程中不会倾倒,行程限位挡板对门的推拉进行限位,使门关闭时很容易控制在合适的位置停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立柱为圆柱状,其顶部支撑框架,底部为椭圆状地脚板,所述的地脚板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地面上,且螺栓顶部设置防水螺帽。圆柱状的立柱避免了直角边,圆滑处理不会导致磕碰划伤和绊倒现象,螺栓顶部设置防水螺帽使螺栓不会因为水分而锈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伸缩平台截面呈“C”形,并且卡在固定平台与框架的边沿,所述的伸缩平台上与长度方向垂直的设置有两个伸缩平台方管,所述的框架上与平台方管对应的设置固定平台方管,所述的固定平台方管穿透框架,并且伸缩平台方管在固定平台方管内移动,所述的固定平台方管上设置用于固定伸缩平台方管的锁紧螺钉。采用小方管套入大方管内干式摩擦滑动结构,为减小阻力,而且结构简单,耐用,没有滚轮,造价及维护成本低。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伸缩平台方管的底部设置圆钢,所述的固定平台方管内侧的底部对应的设置导槽。将面接触改变为线接触,阻力更小,操作更省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两根伸缩平台方管的端部设置把手。设置把手,伸缩平台的操作更方便,只需松下锁紧螺钉,握住把手将伸缩平台向着固定平台的方向或者远离固定平台的方向推拉至合适的位置,再拧紧锁紧螺钉即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操作时占用的空间小,且操作安全方便,造价及维护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反映本实用新型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兴宇铁路工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兴宇铁路工艺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200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