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甘薯栽培用双排打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21351.6 | 申请日: | 2014-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6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房增国;李俊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5/02 | 分类号: | A01C5/02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刘晓 |
地址: | 266109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甘薯 栽培 用双排 打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用器具,具体地涉及一种甘薯栽培用双排打孔器。
背景技术
甘薯又名红薯、地瓜、红芋、山芋、番薯、红苕等。甘薯用途广,经济价值高,是轻工业及开展多种经营的重要原料。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种植面积和总产分别约占世界总面积和总产的65%和85%。由于甘薯耐贫瘠,耐干旱,因此有很大一部分面积的甘薯种植在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地块零散无法实现农业机械化操作,并且在现有秧苗栽插技术中,机械化程度较低,尤其是科研试验种植小区,一般采用人工刨坑定穴方式进行作业。其弊端为费工费时,作业效率低,行距及栽插深浅程度不一致,易导致秧苗成活率不高、薯块不均匀、薯形不匀称,影响薯块商品性,更难以满足科学试验的严格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甘薯栽培过程中需要人工打孔存在行距及栽插深浅程度不一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携式甘薯栽培用双排打孔器,并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便携式甘薯栽培用双排打孔器,包括:第一矩形支架,包括两侧支杆及上、下支杆,下支杆上安装有打孔锥;第二矩形支架,包括两侧支杆及上、下支杆,下支杆上安装有打孔锥,第二矩形支架位于第一矩形支架内,且二者均通过其两侧支杆铰接在一起;可调拉杆,设有若干卡孔,用以卡扣所述第一、二矩形支架的上支杆。
进一步地,所述可调拉杆上设有刻度标记。
进一步地,所述卡孔呈U形,所述卡孔宽度大于所述第一、二矩形支架的上支杆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二矩形支架的两侧支杆及上、下支杆之间均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可调拉杆包括顶板、沿长度方向设置的两侧壁以及沿宽度方向设置的两侧壁,其中沿长度方向设置的两侧壁上对称设有卡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铰接的矩形支架确保栽插深浅一致,同时通过一可调连杆限定两个支架张开的距离,从而确保秧苗栽插行距一致,另外,两个矩形夹可以快速折叠或拆解,节省空间,便于携带野外使用。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打孔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二矩形支架中位于两侧的支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第一、二矩形支架中上、下支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可调拉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打孔锥纵向剖视图;
各图中:1、第一矩形支架;1-1、上支杆;1-1-1、螺栓;1-2、下支杆;1-3、两侧支杆; 1-3-1、轴孔;1-3-2、螺栓孔;2、第一矩形支架;2-1、上支杆;2-2、下支杆;2-3、两侧支杆;3、可调拉杆;3-1、卡孔;4、打孔锥;4-1、锥体;4-2、钢夹片;4-3、橡胶垫片;5、螺栓;6、刻度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出一种便携式甘薯栽培用双排打孔器,包括可调支架系统和破土尖锥系统。
可调支架系统包括第一矩形支架1和第二矩形支架2,其中,第一矩形支架1,包括两侧支杆1-3及上支杆1-1、下支杆1-3,下支杆1-3上安装有打孔锥4;第二矩形支架2,包括两侧支杆2-3及上支杆2-1、下支杆2-3,下支杆2-3上安装有打孔锥4,第二矩形支架2位于第一矩形支架1内,且二者均通过其两侧支杆铰接在一起。以第一矩形支架1为例介绍两个支架的构造,第一矩形支架1的各支杆均由钢管制成,两侧杆1-3结构如图2所示,中间具有轴孔1-3-1,两头为扁头,扁头上开有螺栓孔1-3-2,上、下支杆结构参考图3所示,两端为螺栓1-1-1,组装时,通过轴孔1-3-1使得第一矩形支架1与第二矩形支架2轴接在一起,上、下支杆的螺栓伸入两侧杆的扁头上的螺栓孔后通过螺母固定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农业大学,未经青岛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213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