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织带形式的靠背加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22895.4 | 申请日: | 2014-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980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另立平;李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68 | 分类号: | B60N2/68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形式 靠背 加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将织带结构运用于靠背骨架的织带形式的靠背加强结构,该织带形式的靠背加强结构在起到加强靠背骨架的同时,简化了靠背骨架形式,防止了噪音,改善了外观,降低了生产成本。
背景技术
某些带翻转功能的整体式管件加钢丝的靠背骨架加强结构,由于与车身连接的转轴机构强度不足,或车身上两侧靠背安装支架强度不足,往往在靠背骨架10的下横管11中间增加一个中间金属支架20与车身30固定,中间金属支架20与车身30之间通过螺栓21连接,如图1所示,在靠背骨架10受到前向撞击时,由于靠背骨架10的下横管11的中间金属支架20的加强作用,减弱了两侧转轴机构12、13和车身安装支架的受力状态。
此种靠背骨架10有几个不利因素:首先,中间金属支架20环套在下横管11上,且与车身30固定,为避免在靠背翻转时下横管11相对中间金属支架20位置发生变动,则要求下横管11的中心必须和靠背转轴同心,这样在靠背翻转时,下横管11只有相对管中心(同时也是靠背转轴中心)的转动,而位置不会发生变动。但在靠背骨架布置时,由于要满足和假人的距离要求,下横管11位置无法布置得和转轴同心,只能在下横管11中间增加4次折弯(见图1),使中间一段横管11a(和中间金属支架20相连部位)和转轴同心,由于下横管11形状的改变,导致了2根竖向加强管12、13不能通用,同时竖向支撑钢丝14、15也不能通用,此种设计增加了靠背骨架10复杂程度,同时增加了靠背骨架10的制造成本。
其次,靠背翻转时,下横管11仍然存在自转运动,下横管11的中心和靠背转轴中心同心的公差若控制不好,会导致下横管11的运动范围增大,有碰触中间金属支架20,金属碰金属产生噪音的风险,若为避免噪音,则中间金属支架20往往需要做浸塑处理,导致成本增加。
再则,由于靠背40翻转时,中间金属支架20不动,靠背40在动,中间金属支架20在靠背40中的位置是发生变化的,因此在靠背40背面开设的支架出口41相对开的比较大,靠背40放倒时,影响外观,见图2至图5所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在靠背骨架的下横管中间增加一个中间金属支架与车身固定所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织带形式的靠背加强结构,其简化了靠背骨架形式,避免了噪音风险,同时改善了外观,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织带形式的靠背加强结构,包括一根绕在靠背骨架的下横管上的织带,所述织带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块连接片,两块连接片叠加后采用紧固件固定在车身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两块连接片其中一块连接片为下连接片,一块连接片为上连接片,在上、下连接片与织带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供织带穿过的织带穿过孔,所述织带两端的端部分别穿过绕过上、下连接片上的织带穿过孔并反向绕过上、下连接片与织带连接的一端后与织带本体缝制在一起;在上、下连接片上均开设有位置相对应的螺栓通孔,所述紧固件为螺栓,所述螺栓穿过上、下连接片上的螺栓通孔而固定在车身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上、下连接片没有与织带连接的那一端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防转缺口和防转插部,其中防转插部插入所述的防转缺口中,以防止上、下连接片发生相对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上、下连接片均由平板部和翘曲部组成,所述螺栓通孔、防转缺口以及防转插部均设置有平板部上,所述织带穿过孔设置在所述翘曲部上,上、下连接片上的翘曲部均向上翘曲,上连接片中的平板部与翘曲部之间的内夹角小于下连接片中的平板部与翘曲部之间的内夹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织带绕在靠背骨架的下横管后,下横管两侧的织带本体被一对对扣扣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织带绕在靠背骨架的下横管后,下横管两侧的织带本体上设置有便于织带跟随靠背翻转的翻折部,其中所述翻折部位于所述一对对扣与所述下横管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织带采用类似制备安全带的布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228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站立乘车省力的吊挂工具
- 下一篇:座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