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凹槽式散热制动鼓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23467.3 | 申请日: | 2014-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29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刘冬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冬祥 |
主分类号: | F16D65/10 | 分类号: | F16D65/10;F16D65/833;F16D65/827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15 | 代理人: | 刘治河 |
地址: | 44131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凹槽 散热 制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动鼓,尤其涉及一种凹槽式散热制动鼓。
背景技术
在鼓蹄式制动器中,汽车是由制动蹄片与制动鼓相互摩擦产生的阻力制动。在过度频繁制动时,制动面的表面温度可以达到300至500度,热量无法散发,制动鼓有可能会突发破裂,影响制动效果;另外,制动鼓上的杂质、尘土不容易清理,也会严重影响制动效果。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 201502649U,授权公告日为2010年06月09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在摩擦面带有多条螺旋凹槽结构的制动鼓,根据机械摩擦热力学界面啮合原理,通过建立螺旋凹槽,将宽幅式啮合面改为条幅式螺旋啮合带,使摩擦副由面接触变成带接触,增强了鼓体自身的散热性和抵抗膨胀变形的能力,凹槽还具备在蹄片与鼓面摩擦的同时实施消气、吸热和快速排热等功能。
上述装置虽然在摩擦面上使用了多条螺旋凹槽,并设置了散热孔,有效的增强了鼓体自身的散热性和抵抗膨胀变形的能力。但该设计中散热完全依靠散热孔,凹槽还是位于制动面内部,散热性一般,而且凹槽内部的杂质和灰尘不容易排出,严重影响了刹车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制动鼓不易散热、清洁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散热效果好的凹槽式散热制动鼓。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凹槽式散热制动鼓,包括制动鼓和轮辐,所述制动鼓内侧的制动面上设置有一号凹槽,一号凹槽一端从轮辐向外伸出,制动蹄片上有与一号凹槽对称配合的二号凹槽。
所述制动鼓内部设置有支撑筋,每条支撑筋上有循环水道,支撑筋上设置有圆孔,且圆孔不在一条直线上。
所述制动鼓边缘处设置有注水孔和减压装置。
所述轮辐上设置有散热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制动鼓内侧的制动面上设置了一号凹槽,由于一号凹槽一端从轮辐向外伸出,而且制动蹄片上有与一号凹槽对称配合的二号凹槽,这样刹车产生的热量可以经由一号凹槽和二号凹槽之间形成的空隙处排出到空气中,大大降低了制动面的表面温度;另外,制动面的灰尘、尘土等也可以从由一号凹槽和二号凹槽之间形成的空隙处排出,保证了制动面的清洁干燥,提高了刹车的稳定性。
2、制动鼓内部设置有支撑筋,支撑筋上有圆孔,制动鼓边缘处设置有注水孔和减压装置,行车前可以将冷水从注水孔注入制动鼓中,冷水经由支撑筋上的循环水道在鼓内进行循环,从而实现对刹车鼓进行降温。
3、由于一号凹槽和二号凹槽的配合使用,使得以前制动鼓的面摩擦变成带摩擦,使得摩擦力增大,安全系数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制动蹄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制动鼓1,制动面2,一号凹槽3,轮辐4,圆孔5,注水孔6,减压装置7,散热孔8,制动蹄片9,二号凹槽10,支撑筋1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3,一种凹槽式散热制动鼓,包括制动鼓1和轮辐4,所述制动鼓1内侧的制动面2上设置有一号凹槽3,一号凹槽3一端从轮辐4向外伸出,制动蹄片9上有与一号凹槽3对称配合的二号凹槽10。
所述制动鼓1内部设置有支撑筋11,每条支撑筋11上有循环水道,支撑筋11上设置有圆孔5,且圆孔5不在一条直线上。
所述制动鼓1边缘处设置有注水孔6和减压装置7。
所述轮辐4上设置有散热孔8。
本实用新型在制动鼓1内侧的制动面2上设置了一号凹槽3,由于一号凹槽3一端从轮辐4一侧向外伸出,而且制动蹄片又与制动鼓1相配合,而且制动蹄片9上有与一号凹槽3对称配合的二号凹槽10,这样刹车产生的热量可以经由一号凹槽3和二号凹槽10之间形成的空隙处排出到空气中,大大降低了制动面2的表面温度;另外,制动面2的灰尘、尘土等也可以从空隙处排出,保证了制动面2的清洁干燥,提高了刹车的稳定性。由于一号凹槽3和二号凹槽10的配合使用,使得以前制动鼓1的面摩擦变成带摩擦,使得摩擦力增大,安全系数更高。另外,本实用新型制动鼓1内部设置有支撑筋11,支撑筋11上有圆孔5,制动鼓1边缘处设置有注水孔6和减压装置7,行车前可以将冷水从注水孔6注入制动鼓1中,冷水经由支撑筋11上的循环水道在鼓内进行循环,鼓内的高温由散热孔8排出,鼓身的温度由冷却水降温,真正做到水冷和风冷相结合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散热效果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冬祥,未经刘冬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234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