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校车用主动式儿童安全气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24499.5 | 申请日: | 2014-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98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葛如海;应龙;陈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21/26 | 分类号: | B60R21/26;B60R21/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校车 主动 儿童 安全气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校车用主动式儿童安全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公路交通事故与伤亡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其中,校车事故频频发生。校车安全问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已经成为如今困扰人们的一个社会问题。
现行的校车的乘员约束系统的结构存在不足,在正面碰撞或紧急制动等工况下,能够发挥作用的系统部件只有座椅、安全带、以及前排座椅。大部分校车按照《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标准,配备了《机动车成年乘员用安全带和约束系统》中规定的两点式腰带安全带。一些较好的校车配备了三点式安全带,仅达到了轿车乘员防护的最低水平。而有些校车为了节约成本,甚至没有配备安全带。同时,校车的安全带佩戴率也不尽如人意,安全带的保护效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在校车紧急制动或发生碰撞时,未系安全带的儿童乘员将会由于惯性与前排座椅发生二次碰撞,受到较大的伤害。
由于幼儿校车前后排座椅的间距较小,幼儿校车上儿童乘员最主要的伤害部位是胸部。而中小学校车上5百分位假人伤害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头部伤害过高,这说明在中小学校车上由于学生体型的差距较大,伤害方式更加复杂,加之儿童为多动体,在座位上的形态多样,成人安全带较难以提供全面的保护效果。实际的校车事故种类形式也有多种,并且有很多翻滚的例子,传统简单的安全带约束系统也不能在这些工况下达到儿童乘员的保护要求。
目前,国内外对提高校车安全性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校车本身车体结构的强化、采用驾驶辅助系统、智能驾驶系统以及使用车联网进行、通过强化法律管理来进一步规范校车的定位和运行,而没有对校车乘员约束系统进行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校车儿童乘员约束系统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校车用主动式儿童安全气囊装置,对不同体型的儿童,在行车过程中进行全时刻的有效保护。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校车用主动式儿童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系统、控制器(简称“ECU”)、分别与ECU相连的总开关、压力分布传感器和车速传感器,所述压力分布传感器装于椅座坐垫上,车速传感器装于车轮轴上,所述气囊系统包括气囊织袋、收纳装置、进气控制阀、泄气控制阀、气体压力传感器、供气装置,气囊织袋能够收纳于收纳装置中,进气控制阀、泄气控制阀分别用于控制气囊织袋的进气和泄气,所述进气控制阀通过进气管路与供气装置相连通,收纳装置固定在椅座椅背的背面,所述气体压力传感器位于气囊织袋内部、且与控制器相连,所述供气装置为压缩空气的供应装置。
优选地,所述收纳装置包括卷簧、盒体,气囊织袋的一边与卷簧连接,卷簧装于盒体内,气囊织袋的其他边与盒体相连,所述进气控制阀、泄气控制阀、气体压力传感器固定在盒体上。
优选地,所述供气装置为空气压缩机。
所述ECU用于决定气囊系统是否工作、判断气囊织袋开始展开的时机、控制进气控制阀与泄气控制阀以调节气囊织袋至合适的状态、并与卷簧共同作用进行气囊织袋的收回;所述气囊织袋通过进气控制阀供给压缩空气进行充气,达到气囊织袋的展开;通过协调控制进气控制阀与泄气控制阀调节气囊织袋的内部气体压力;通过泄气控制阀与卷簧共同作用将气囊织袋进行收回。气囊织袋选用摩擦系数小,耐折叠,耐划伤的织物制成,可重复使用。在进气控制阀被打开时为气囊织袋充气;所述泄气控制阀与排气管路相连,由于使用的是压缩空气,没有使用气体发生器,故泄气控制阀可将气囊织袋内的气体排至大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校车用主动式儿童安全气囊装置,通过多个传感器采集的信息综合判断,使所述的校车用主动式儿童安全气囊装置能够对儿童乘员提供全时刻的最佳保护。与传统气囊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实时控制所述气囊织袋内部的气体压力恒定,不会在受到挤压时爆裂,可重复使用;同时消除了传统气囊织袋起爆对乘员造成的冲击伤害和灼伤情形,消除了气体发生器对环境的污染。本实用新型也能用于客车以及轿车后排的乘员约束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校车用主动式儿童安全气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气囊织袋,2-进气控制阀,3-泄气控制阀,4-卷簧,5-盒体,6-气体压力传感器,7-控制器,8-车速传感器,9-总开关,10-压力分布传感器,11-供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244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