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法兰成型锻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24726.4 | 申请日: | 2014-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72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军;彭燕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盛(泰州)五金锻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3/02 | 分类号: | B21J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00 江苏省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法兰 成型 锻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开式锻模,具体地讲,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法兰成型锻模。
背景技术
工业化生产钢质法兰主要有两种成型方法,一种是自由锻,另一种是模锻。传统的自由锻工艺条件简便,便于组织生产。缺点是锻坯实芯成型,加工余量大,造成材料利用率低,生产效率差。模锻成型的锻件形状规范,预留的切削余量少,材料利用率高,此种成型锻模普遍应用于批量生产。因法兰形状规则,本行业使用的法兰成型锻模分为上模和下模两部分,即上下模结构相同,都是模腔和模芯一体化结构。此种整体结构的锻模结构简单,易制造,锻打操作容易,其不足是锻坯脱模不畅,直接降低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现有技术的锻坯脱模不畅的问题,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成型准确、脱模容易的组合式法兰成型锻模。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组合式法兰成型锻模,它由上模和下模共同组成。所述上模的上模座居中设有轴向通孔配装上芯轴。所述下模的下模座居中设有轴向通孔配装下芯轴。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上模座底端面设有内凹的上模腔,上芯轴朝下的轴端穿过上模腔从上模座底端面露出。所述下模座朝上的端面设有内凹的下模腔,下芯轴朝上端面处在下模腔之中,上芯轴与下芯轴同轴相对,两者端面之间相间H1=3~5mm,上模座与下模座端面之间相间距离H2比上芯轴与下芯轴端面之间相间距离小1~2mm。
上述结构中,所述上芯轴朝下轴端为1:20~1:50的锥轴段,并作圆弧倒角。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模座配芯轴结构简单、制作容易;
2、模腔内置的芯轴构成锻件的内孔,此结构在节省材料的同时,也大大节省后续的机加工量;
3、上下芯轴与模座配合为活动结构,再加上配置的上芯轴端部为锥度轴,使得锻坯脱模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的组合式法兰成型锻模,它由上模和下模共同组成,上模安装在压力机压头上随动,下模安装在压力机工作台上。所述上模的上模座1居中设有轴向通孔配装上芯轴2,下模的下模座4居中也设有轴向通孔配装下芯轴5。上模座1底端面设有内凹的上模腔3,上芯轴2朝下的轴端穿过上模腔3从上模座1底端面露出。下模座4朝上的端面设有内凹的下模腔6,下芯轴5安装在下模座4中并贯穿下模腔6,下芯轴5朝上的端面低于下模座4朝上的端面。上芯轴2与下芯轴5同轴相对,两者端面相间H1=3~5mm,上模座1与下模座4端面之间相间距离H2比上芯轴2与下芯轴5端面之间相间距离小1~2mm。本实施例为Φ200mm×18mm的法兰成型锻模,因规格不大,形状规范,锻压余量不大,故上芯轴2与下芯轴5相对端面之间相间3mm,上模座1与下模座4端面之间距离为2mm。此种锻模为半开式,锻压时胀模金属料从缝隙中溢出形成飞边,这样大大降低锻压力对模腔的冲击,使得模具使用寿命有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因模腔与芯轴为组合结构,有利于锻坯顺利脱模,由此可节省辅助工时,提高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盛(泰州)五金锻造有限公司,未经信盛(泰州)五金锻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247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100%现代城市有轨电车上铰接安装座
- 下一篇:一种水温水位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