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登车把手装饰盒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25878.6 | 申请日: | 2014-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37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许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0 | 分类号: | B60R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江怀勤;吴兰柱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车把 装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登车把手部件,特别是一种汽车登车把手装饰盒。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前登车把手,都是通过螺栓固定在A柱上,螺栓头裸露在视野直视区,严重影响产品的外观品质。同时在安装过程中,往往造成螺栓表面涂层损坏,损坏处易被腐蚀,从而使得把手出现松动的情况,给使用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成本低廉的汽车登车把手装饰盒。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登车把手装饰盒,包括盒体和盒盖;所述盒体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开口,与所述开口相对的侧面顶部与所述盒盖铰接。
优选地,所述盒体的底面中心处设置有通孔。
优选地,所述盒体上、与所述开口垂直的两侧面内分别设置有卡槽,所述盒盖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槽相配合的卡爪。
优选地,所述卡爪的背部设置有至少一条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盒体从设置有所述开口的一侧向与所述盒盖铰接一侧呈陡坡状,所述盒盖呈与所述盒体相配合的缓坡状。
优选地,所述盒体的面与面的交接处设置有倒圆角。
优选地,所述盒盖的面与面的交接处设置有倒圆角。
优选地,所述盒体和盒盖通过合页铰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安装,能够有效防止登车把手和车身之间受到腐蚀,从而保证了登车把手和车身之间的连接强度,延长了登车把手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登车把手装饰盒打开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登车把手装饰盒关闭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登车把手装饰盒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汽车前登车把手、2-A柱内饰板、3-螺栓、4-盒体、41-开口、42-通孔、43-卡槽、5-盒盖、51-卡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汽车登车把手装饰盒,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盒体4和盒盖5。
如图2所示,盒体4的前侧面上设置有开口41。
如图1所示,与开口41相对的侧面(后侧面)顶部与盒盖5通过合页铰接。除采用合页外,还可采用其他铰接方式。
如图1所示,盒体4的底面中心处设置有通孔42。盒体4上、与开口41垂直的两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内分别设置有卡槽43,盒盖5上设置有与卡槽43相配合的卡爪51。每个卡爪51的背部设置有两条加强筋。盒盖5和盒体4的卡接结构,有助于装饰盒的密封,更为有效的防止登车把手被腐蚀。
如图1所示,盒体4从设置有开口41的一侧向与盒盖5铰接一侧呈陡坡状,盒盖5呈与盒体4相配合的缓坡状。
盒体4的面与面的交接处设置有倒圆角。盒盖5的面与面的交接处设置有倒圆角。
使用时,如图3所示,将汽车前登车把手1的连接端置于盒体4内,螺栓3依次穿过汽车前登车把手1的连接端、盒体4底面上的通孔42和A柱内饰板2,将所述汽车前登车把手1和盒体4固定连接在A柱内饰板2上,扣上盒盖5即可。汽车登车把手装饰盒坡状结构设计,使得装饰盒的入口变窄,但盒体4内的空间并没有因此而变小,这样一来,既能满足将汽车前登车把手1的连接端放入装饰盒内,较小的开口又能防止湿润空气等对汽车前登车把手1的连接端的侵蚀。
汽车登车把手装饰盒整体为PP注塑而成,盒体4和盒盖5的倒圆角设计,便于出模且减少装饰盒内气泡形成,提升装饰盒整体力学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不局限在上述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指导思想轻易提出其它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都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258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