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散热的登山包背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26264.X | 申请日: | 2014-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56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彭本松;聂剑强;王文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洋帆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5F3/00 | 分类号: | A45F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合伙) 31241 | 代理人: | 李征旦 |
地址: | 201112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山包 背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户外登山包,尤其涉及一种可散热的登山包背部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户外活动的需求有了根本性和观念性的变化,登山包功能化的趋势逐渐显现,尤其是登山包的透气透湿功能机器舒适性,因此如何使登山包既舒适又能长时间透气透湿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目前关于登山包支架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内缝坚固的硬质材料来使背包自然撑起,但是这种设计虽然比较牢固,但是其弹性比较差,重量也较重,在户外登山的过程中无端增加背负重量。另一种方式是通过较轻的钢丝结构支架,通过和透气网布的搭配实现,将弹性极好的钢丝结构支架撑住背包背部的上下两端,因透气网布比支架短的原因,使钢丝支架自然向外弯曲撑起背包,这种工艺虽然需手动安装,但是弹性好,特别是重量非常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可散热的登山包背部结构,使用户在使用时得到良好的背负感觉,并且极大地提高透气性,在长时间背负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疲累和透湿等不适感觉。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散热的登山包背部结构,从里到外依次包括底层、支架层和纱网层,所述支架层包括超轻支架和支架卡扣,其中:
所述超轻支架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底层和纱网层之间,所述超轻支架由钢丝围成,所述超轻支架包括两个梯形边框,两个梯形边框在同一平面上且一上一下地设置,两个梯形边框的上底边对接,在所述两梯形边框对接的上底边的左、右端分别设置一向中间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呈卧倒的V型槽,所述凹槽的槽底形成凹点;
所述支架卡扣包括双层PE(polyethylene,聚乙烯塑料)板,所述双层PE板的左、右端各设一个开口,所述双层PE板的内部设置一铝条,所述双层PE板的左、右端的开口一一对应地与所述两梯形边框对接的上底边的左、右端的凹槽相卡接,所述两梯形边框对接的上底边的左、右端的凹槽的凹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铝条的长度,且所述两梯形边框对接的上底边的左、右端的凹槽的凹点一一对应地与所述铝条的的左、右端接触设置。
上述的一种可散热的登山包背部结构,其中,所述各梯形边框为等腰梯形边框,位于下方的梯形边框大于位于上方的梯形边框。
上述的一种可散热的登山包背部结构,其中,所述双层PE板由两块PE板缝合而成,且所述铝条缝合在所述双层PE板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可散热的登山包背部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当使用这种登山包背部结构作为登山包的支撑及透气设计时,可使使用者在长时间背包时,不会产生背重物的疲累感觉,更不会因为流汗而使后背及背包贴紧产生非常不适的感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散热的登山包背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超轻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架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超轻支架和支架卡扣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可散热的登山包背部结构,从里到外依次包括底层1、支架层和纱网层2,支架层包括超轻支架3和支架卡扣4。超轻支架3可拆卸的安装在底层1和纱网层2之间。
请参阅图2,超轻支架3由钢丝围成,超轻支架3包括两个梯形边框31、32,梯形边框31和梯形边框32在同一平面上且一上一下地设置,两个梯形边框31、32的上底边对接,在两梯形边框31、32对接的上底边的左、右端分别设置一向中间凹陷的凹槽33、34,凹槽33和凹槽34皆呈卧倒的V型槽,凹槽33的槽底形成凹点a,凹槽34的槽底形成凹点b。梯形边框31和梯形边框32皆为等腰梯形边框,位于下方的梯形边框32大于位于上方的梯形边框31。
请参阅图3和图4,支架卡扣4包括双层PE板41,双层PE板41由两块PE板缝合而成,双层PE板51的左、右端各设一个开口c、d,双层PE板41的内部设置一铝条42,铝条42缝合在双层PE板41内部。凹点a和凹点b之间的距离小于铝条44的长度。双层PE板41的左、右端的开口c、d一一对应地与两梯形边框31、32对接的上底边的左、右端的凹槽33、34相卡接。且两梯形边框31、32对接的上底边的左、右端的凹槽的凹点a、b一一对应地与铝条44的左、右端接触设置。支架卡扣4,可以灵活拆卸,方便简单,可塑性强。支架卡扣4位于超轻支架3的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洋帆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洋帆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262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梨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蜂蜜红茶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