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聚降伴冷式除油干燥一体化液气分离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26346.4 | 申请日: | 2014-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83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付学才;范静;付嘉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付学才 |
主分类号: | C10L3/10 | 分类号: | C10L3/10 |
代理公司: | 大庆禹奥专利事务所 23208 | 代理人: | 朱士文;杨晓梅 |
地址: | 163000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降伴冷式 干燥 一体化 分离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转油技术领域,具体是聚降伴冷式除油干燥一体化液气分离设备。
背景技术:
液气分离设备是油田转油站工艺设备,主要用于天然气介质的分离处理。在油田生产中,目前采用的液气分离设备,多为气液两相分离,其分离原理:碰撞降低动能或吸附、折流初步分液分离等。但目前随着油田高含水率的开发状况,除含水率上升外、相应重烃蒸汽和水蒸气的含量也在增加,从实际使用情况看,现有液气分离设备的分离效果并未达到理想的工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实用高效的聚降伴冷式除油干燥一体化液气分离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一种聚降伴冷式除油干燥一体化液气分离设备,包括罐体和伴冷式干燥器,其特征在于:伴冷式干燥器安装在罐体顶部,伴冷式干燥器上设有冷却管和干燥器筒体,干燥器筒体中心轴线与罐体中心轴线垂直,冷却管至少有两组,其中最外层一组为光管,其余为翅片管,干燥器筒体共有两个,两个干燥器筒体之间通过冷却管相连,一个干燥器筒体的一端通过钢管与罐体相连通,另一端封死,另一个干燥器筒体的一端封死,另一端设有干气出口,罐体上设有进气道、安全阀、液位检测口、干燥器进口、出气口、人孔、高液位报警口 、低液位报警口 、液位计孔和排污孔,罐体内部设有凸型聚结沉降筛子板 、网状聚结隔板式填料箱、出油管、循环伴热管、聚流管和超径型除沫器,罐体内部干燥器进口处设有全径型除沫器,凸型聚结沉降筛子板与进气道末端的喇叭状口相对,网状聚结隔板式填料箱有两个,其外壁密布有小孔,内部装有填料,出油管与罐体外部相通,罐体底部设有鞍座。
所述的聚流管一端与干燥器筒体相通,另一端深入至罐体底部。
所述的循环伴热管的入口和出口均与罐体外部相通,其入口和出口高度均低于出油管口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实用高效。伴冷式干燥器上筒体轴线方向与罐体中心轴线方向垂直的安装方式,可使冷却管长度增加,增大换热面积,增强换热效果,从而提高了干气处理效果;网状聚结隔板式填料箱有两个,使得天然气油气介质得到聚结、分离、沉降,达到充分汽液分离除油的效果,有利于油的输出。配备高、低液位报警实现对罐体内的液面高度范围有效监控.该设备使油田现场除油器和干燥器有机的结合,减少了干燥器独立配备安装,节省了占地面积、优化站上空间利用。解决除油效率低及设备分体使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左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各图,一种聚降伴冷式除油干燥一体化液气分离设备,包括罐体11和伴冷式干燥器,其特征在于:伴冷式干燥器安装在罐体11顶部,伴冷式干燥器上设有冷却管和干燥器筒体9,干燥器筒体9中心轴线与罐体11中心轴线垂直,冷却管至少有两组,其中最外层一组为光管7,其余为翅片管8,干燥器筒体9共有两个,两个干燥器筒体9之间通过冷却管相连,一个干燥器筒体9的一端通过钢管24与罐体11相连通,另一端封死,另一个干燥器筒体9的一端封死,另一端设有干气出口23,罐体11上设有进气道3、安全阀5、液位检测口6、干燥器进口、出气口10、人孔12、高液位报警口21 、低液位报警口20 、液位计孔22和排污孔19,罐体11内部设有凸型聚结沉降筛子板1 、网状聚结隔板式填料箱4、出油管13、循环伴热管14、聚流管18和超径型除沫器17,罐体11内部干燥器进口处设有全径型除沫器15,凸型聚结沉降筛子板1与进气道3末端的喇叭状口2相对,网状聚结隔板式填料箱4有两个,其外壁密布有小孔,内部装有填料,出油管13与罐体11外部相通,罐体11底部设有鞍座16。所述的聚流管18一端与干燥器筒体9相通,另一端深入至罐体11底部。所述的循环伴热管14的入口和出口均与罐体11外部相通,其入口和出口高度均低于出油管13管口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付学才,未经付学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263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成式沼气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废气混合循环生成二氧化硅的生物质热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