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锁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26347.9 | 申请日: | 2014-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19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任亨斌;郭瑞;黄健;刘柳江;邓彦甲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H5/16 | 分类号: | B62H5/1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王海凤;穆祥维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锁,具体指一种自行车锁。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行车锁一般都是用于锁自行车的后轮胎的,有的装配于自行车座下方的支架上,限位部件为金属的圆杆,通过钥匙转动锁芯,使圆杆穿过轮胎,以限制轮胎的转动,这种锁安全性较差,只要提起后轮就能将自行车推走,不方便与附近的固定建筑例如楼道里面的栏杆等设施进行连接,也有的自行车锁是钢材质的链条锁,这种锁方便与附近的固定建筑进行连接,防止自行车被推走,但是这种锁容易被专用的剪刀剪断,因此,其安全性能也不是太高,另外这两种锁自行车的方式在下雨天,或人有急事的时候容易发生忘锁自行车的情况,从而使自行车容易被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性能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同时又能尽可能地防止使用功者忘记锁自行车的自行车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行车锁,包括花鼓和位于花鼓一侧的车锁本体,所述花鼓与车锁本体相邻的侧面上至少设有一个凹槽;所述车锁本体的底部具有用于车脚架上端穿过的通孔,所述车锁本体内设有滑块,滑块与车锁本体的内侧壁之间设有推拉滑块来回移动的推拉装置;所述滑块上设有与凹槽配合使用的锁舌,锁舌随滑块移动后插入凹槽内就处于锁紧状态;所述车锁本体内还设有限制滑块向远离花鼓的移动的限位结构,限位结构上设有推动限位结构移动的开锁装置。
作为优化,锁舌与滑块之间设有常态下处于压缩状态的复位弹簧Ⅰ,复位弹簧Ⅰ的一端与锁舌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
作为优化,所述推拉装置由相互可转动连接的传动杆Ⅰ、传动杆Ⅱ和复位弹簧Ⅲ构成,所述复位弹簧Ⅲ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传动杆Ⅱ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车锁本体的内侧壁上,所述传动杆Ⅰ和传动杆Ⅱ常态下呈夹角小于180°,传动杆Ⅰ的自由端可转动地连接在车锁本体的内侧壁上,传动杆Ⅱ的自由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滑块上。
作为优化,所述限位结构包括与滑块移动路线垂直的限位块和复位弹簧Ⅱ,所述复位弹簧Ⅱ的一端与限位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车锁本体的内侧边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的自由端与滑块相抵,使复位弹簧Ⅱ常态下处于压缩状态。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行车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该自行车锁与自行车脚架相联系,利用人们停车时踩下车脚架的习惯,自然而然的把自行车给锁了,方便了人的生活,同时也尽可能地防止了人们忘锁车的问题出现;该自行车锁与自行车轴相联系,极大地提高了安全性能,如果想要撬锁的话必须要破坏整个自行车的结构才行,这样对自行车会造成比较大的破坏,防盗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自行车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自行车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花鼓10,凹槽11,滑块20,锁舌21,复位弹簧Ⅰ23,传动杆Ⅰ31,传动杆Ⅱ32,限位块41,复位弹簧Ⅱ42,车脚架5,车锁本体6,车轴7,复位弹簧Ⅲ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一种自行车锁,包括安装在车轴7上且能以车轴为轴转动的花鼓10和位于花鼓一侧的车锁本体6,花鼓与车锁本体相邻的侧面上至少设有一个凹槽11;车锁本体的底部具有用于车脚架上端穿过的通孔,车锁本体内设有滑块20,滑块20与车锁本体6的内侧壁之间设有推拉滑块来回移动的推拉装置,滑块20上设有与凹槽11配合使用的锁舌21,锁舌21随滑块移动后插入凹槽11内就处于锁紧状态;车锁本体6内还设有限制滑块20向远离花鼓10移动的限位结构,限位结构上设有推动限位结构移动的开锁装置。开锁装置可以是手柄,拉环或其他便于推动限位结构移动的部件。
还可以在锁舌与滑块之间设有常态下处于压缩状态的复位弹簧Ⅰ23,复位弹簧Ⅰ23的一端与锁舌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从而锁车时,只要打下车脚架5即完成了锁车动作,此时锁舌有可能并没有伸入到凹槽中,当转动车轮,一旦凹槽与锁舌相对,在复位弹簧Ⅰ的作用下,锁舌会直接插入凹槽中,从而限制花鼓转动,实现了锁车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263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减震童车座椅
- 下一篇:用于电动轿车试装的装配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