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向同步激励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26520.5 | 申请日: | 2014-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22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丁镇军;苏华昌;胡亚冰;丁富海;付玮;张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M7/06 | 分类号: | G01M7/06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程旭辉 |
地址: | 10007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同步 激励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涉舱段两轴多维振动工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同步激励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舱段级试验多采用单向的多维振动,但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是多个方向同时激励,单向振动试验进行考核,与实际情况有差距。因此,根据实际需求,必须设计一种新型工装能够同时进行两个方向的振动加载,来模拟实际工作中的振动环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双向同步激励装置,解决了过去两轴同步激励安装的困难,减轻了工装的重量,降低了两轴同步激励安装的复杂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向同步激励装置,包括激励加载部分和锁紧卡箍;其中,激励加载部分为半圆环形对称结构,其半圆环结构的弧度为170度,即激励加载部分的圆点在连接凸台上表面上方;在其半圆环结构两侧外端面外分别设有用于连接固定锁紧卡箍的连接凸台,每个连接凸台和其半圆环结构的内端面两端间留有间隙,在中心线夹角呈45度处的扇形对称结构外沿对称设置有2个圆柱形的激励凸台;激励加载部分的内表面为圆弧形凹槽,在圆弧形凹槽与中心线夹角呈45度处开有一个用于和试件上凸台形状匹配的梯形凹槽;连接凸台上表面和激励凸台下表面呈45°;每个激励凸台的底面外圈开有安装通孔,内圈开有安装螺纹孔,用于与外部的不同的激振装置固定连接;每个连接凸台有4个通孔;每个连接凸台上有4个用于与锁紧卡箍连接的连接孔;锁紧卡箍为激励加载部分主体结构对称和厚度相同的半圆环形结构,与激励加载部分除去激励凸台之外的部分形状对称设置,即设置有和激励加载部分上相应部位对称的梯形凹槽、连接凸台18。
所述激励加载部分的半圆环结构的内端面两端开有导角8。
所述每个激励凸台底部上表面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三角形加强筋。
所述三角形加强筋顶部与梯形凹槽底部重合。
本双向同步激励装置具有刚度大、重量轻,解决了两轴同步加载的难题,使用两套本激励装置,安装简易、快捷,和试验件一起可以组成4台两轴舱段级多维系统,该系统试验频率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激励加载部分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激励加载部分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激励加载部分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激励加载部分侧视图。
图6锁紧卡箍主视图。
图7锁紧卡箍俯视图。
图中,1-激励加载部分,2-锁紧卡箍,4、18-连接凸台,5-激励凸台,7-梯形凹槽,8-导角,9、16-圆点,10-加强筋,11-安装通孔,12-安装螺纹孔,13-连接孔,14、20-中心线,15-锁紧卡箍,17-倒圆角,18-连接凸台,19-通孔,21-试件。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结构如图1~图7所示,包括激励加载部分1和锁紧卡箍2;其中,如图2~图3所示,激励加载部分1为半圆环形对称结构,其半圆环结构的弧度为170度,即激励加载部分1的圆点9在连接凸台4上表面上方;在其半圆环结构两侧外端面外分别设有用于连接固定锁紧卡箍2的连接凸台4,每个连接凸台4和其半圆环结构的内端面两端间留有间隙,且其半圆环结构的内端面两端开有导角8,其目的是安装为方便将试件置于半圆环结构的圆弧槽内,防止损伤试验件;在中心线14夹角呈45度处的扇形对称结构外沿对称设置有2个圆柱形的激励凸台5,使用状态下两个激励凸台5分别位于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激励加载部分1的内表面为圆弧形凹槽6,在圆弧形凹槽6与中心线14夹角呈45度处开有一个用于和试件上凸台形状匹配的梯形凹槽7,使用状态下一个梯形凹槽7和一个激励凸台5同样处于水平方位;连接凸台4上表面和激励凸台5下表面呈45°,便于形成水平和垂直两方向同时加载激励;每个激励凸台5的底面外圈开有安装通孔11,内圈开有安装螺纹孔12,用于与外部的不同的激振装置固定连接;每个连接凸台4有4个通孔19,如图7所示;每个连接凸台4上有4个用于与锁紧卡箍2连接的连接孔13,如图4所示,图5所示;锁紧卡箍2为激励加载部分1主体结构对称和厚度相同的半圆环形结构,如图6~图7所示,与激励加载部分1除去激励凸台5和加强筋10之外的部分形状对称设置,即设置有和激励加载部分1上相应部位对称的梯形凹槽7、连接凸台18。每个激励凸台5底部上表面前后对称设置有两个三角形加强筋10,三角形加强筋10顶部与梯形凹槽7底部重合,增加刚度,有利于减少激励装置推力的动态损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265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