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道泄漏声发射信号的模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26763.9 | 申请日: | 2014-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38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原天龙;司莉;毕贵红;魏永刚;胡建杭;李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7D5/06 | 分类号: | F17D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泄漏 声发 信号 模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泄漏声发射信号的模拟装置,属于声发射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余热锅炉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工业生产中,带给人们极大的方便;与此同时,由于工业余热锅炉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工作,管道极易发生泄漏,严重影响生产设备安全、可靠、稳定、经济的运行。传统的监测方法迟滞性很大,不能做到实时监测,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化生产需求,迫切需要利用科学的手段来准确监测管道的早期泄漏的应用技术。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的实时监测方法是声学监测技术,该方法是在锅炉管道上开空气声传播孔,在孔上焊接空气声波导管并且安装空气传感器,还有吹灰装置。尽管此方法实现了在线监测,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其他方法的技术上的问题,但是在监测的灵敏度、有效性、可靠性及使用方便上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锅炉运行时的声学噪声与泄漏产生的声学噪声频率接近,只有在泄漏较强的情况下才能检测到,而且其中夹杂着许多干扰信号,与泄漏源产生的泄漏信号相互叠加,这会给后续信号的处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传统管道泄漏检测和信号处理所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管道泄漏声发射信号的模拟装置,一是提出了一种基于固体耦合波导杆诊断管道声发射泄漏技术,搭建波导杆辅助声发射检测管道泄漏实验平台;二是提出将声发射信号经HHT处理后的能量作为特征向量输入神经网络分类器诊断管道泄漏,得出精确的分析结果来验证上述方法的可行性。
本实用新型模拟装置的结构是:管道的一端密封、另一端连接加压的充气装置,管道的表面有可调节漏气量的泄漏孔,管道上与泄露孔一定距离安装有带有传感器的波导杆,波导杆的一端连接有声发射仪。
所述加压充气装置是由空气压缩机控制的贮气罐。
所述管道安装有压力表检测压力。
所述泄漏孔安装有带有漏气孔的螺钉,螺钉通过针型阀调节孔径控制漏气量的大小。
所述波导杆的是按照距离泄漏孔1000~6500mm的距离来安装的。例如,在距离泄漏孔 1000,3000,4500,5500,6500mm 的位置焊接等规格的波导杆。图1中管体和墙柱之间的距离没有明确的限制(只要做实验时管体震动不要碰到墙壁即可),这个对于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模拟装置的模拟方法为:(如图2~3所示)
(1)向管道中充入加压的空气,通过泄漏孔调节管内压力,然后通过每个波导杆连接的声发射仪滤除超出泄露发生信号频域的高频噪声,得到泄露声发射信号;
(2)将泄露声发射信号用HHT将其分解并提取分解层中每个频率层分的信号特征 ,再而求出各节点信号的总能量:,构造出特征向量;
(3)将特征向量输入BP网络训练,得到分类结果,即实现管道泄漏声发射信号的模拟。
所述管内空气的压力范围是0.1~3MPa。
所述超出泄露发生信号频域的高频噪声是指除去规定的高频信号外的干扰信号流经传感器所发出的的声音。噪声,是指干扰信号传播的能量场,范围为20HZ~2000KHZ,通常5000 HZ以上的称为高频噪声。
本实用新型搭建的波导杆辅助声发射检测管道泄漏实验装置及方法,与传统信号的处理技术相比较,其优点在于:(1)所测得的泄漏信号不是通过空气声耦合方式传递的,而是通过固体耦合方式传递的。这样不仅结构更简单,而且安装也更方便,安装位置更灵活,也不需要相应的吹灰装置;(2)管道上安装的不是空气耦合波导杆与空气声传感器,而是固体耦合波导杆与超声波传感器。因为固体耦合比空气耦合具有更好的信号传播特性,更小的衰减,超声波的的信号频率也高于锅炉运行时的声学噪声,故超声波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更大的信号覆盖范围,更值得信赖的泄漏监测可靠性;(3)相对于传统的傅里叶分析方法只能分析低频信号,HHT可以将信号从高频到低频逐一分解,并对各个分量做Hilbert变换,确定其瞬时频率及瞬时幅值。该方法能精确有效的提取特征参数,为后续分类处理打下基础。(4)相对于传统的分类器需要预先给出有关模式的经验知识和判别函数,神经网络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机制自动形成所需要的决策区域,充分利用状态信息逐一进行训练得到某种映射关系进行自适应的调整,具有并行计算、分布式信息存储、自适应及学习能力强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267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