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梯新型防护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26986.5 | 申请日: | 2014-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28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刘铭祥;陈志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永日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00 | 分类号: | B66B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关家强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新型 防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梯新型防护板。
背景技术
电梯防护板主要用于电梯对重防护,厅门口护脚板防护,轿门护脚板防护及两层之间的井道内防护。市场上常见到的防护板均是由1.2~1.5mm厚度的钢板或镀锌板按设计的尺寸,剪板后经冲孔和折弯成型,由于护板尺寸较大,有的还需焊接加强筋来保证其强度要求,其加工工序多,效率低,且其不具备通用性,材料利用率低,成本高。市面上的彩瓦钢板由于其滚轧高度较高,板厚较小,不能满足产品的需求。且其加工中冲孔、剪切不易操作,易产生变形,不能满足产品工艺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减少用材,减少加工工序,电梯防护板通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一种电梯新型防护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梯新型防护板,包括锌板,其中:所述的锌板为经过滚轧成型规则波浪状的锌板,锌板经滚轧挤压出的凹槽的底面与侧面形成一个角度,角度在90度到180度之间,每个凹槽的间距相等,锌板上排布有规则的固定形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锌板一侧设置有切口,所述的切口一边设置有固定圆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锌板一侧设置有切口与凹口,所述的切口一边与凹口两边设置有固定圆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锌板的宽度根据对重导轨距设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了0.8mm厚度的镀锌板,节省了材料,其产品的加工也是采用冲孔、滚轧、剪切连续完成,同时其使电梯各防护板外形通用化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说明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图2、图3一种电梯新型防护板,包括锌板,其中:所述的锌板为经过滚轧成型规则波浪状的锌板,锌板经滚轧挤压出的凹槽1的底面1-1与侧面1-2形成一个角度A,角度A在90度到180度之间,每个凹槽的间距P相等,锌板上排布有规则的固定形孔2。
所述的锌板一侧设置有切口3,所述的切口3一边设置有固定圆孔3-1。
所述的锌板一侧设置有切口3与凹口4,所述的切口3一边与凹口4两边设置有固定圆孔3-1。
锌板的宽度W根据对重导轨距设定。
实施案例一:
参考图1,一种电梯新型防护板,包括锌板,其中,锌板的厚度为0.8mm,经过滚轧成型为等距的、规则的、波浪状的锌板,保证了产品的强度。经过滚轧形成的凹槽1,相邻两凹槽1的间距P为75mm。凹槽的底面1-1与侧面1-2形成一个150度的夹角A,凹槽1的两边缘的平行中心线设置有固定形孔2,固定形孔2的纵向间距和凹槽1的间距P相等,整个锌板的宽度W根据对重导轨距设定,宽度W等于对重导轨距加上321mm。锌板的滚轧高度Q等于或小于5mm。锌板的一面为装饰面,成型后表面无刮痕,损伤等缺陷,切断面平整。
实施案例二:
参考图2,一种电梯新型防护板,包括锌板,其中,锌板的厚度为0.8mm,经过滚轧成型为等距的、规则的、波浪状的锌板,保证了产品的强度。经过滚轧形成的凹槽1,相邻两凹槽1的间距P为75mm。凹槽1的底面1-1与侧面1-2形成一个150度的夹角A,凹槽1的两边缘的平行中心线设置有固定形孔2,固定形孔2的纵向间距和凹槽1的间距P相等,整个锌板的宽度W根据对重导轨距设定,宽度W等于对重导轨距加上321mm。锌板的滚轧高度Q等于或小于5mm。锌板的一面为装饰面,成型后表面无刮痕,损伤等缺陷,切断面平整。
在两边缘的下侧设置有切口3,切口3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圆孔3-1,固定圆孔3-1分布在固定形孔2的一侧。在防护板设置有切口3,将个连接板的形状设置相同的形状,可以实现了防护板的通用性。
实施案列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永日电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永日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269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