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止轮胎脱出的轮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29340.2 | 申请日: | 2014-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95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陈汉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展轮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21/10 | 分类号: | B60B2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郑利华 |
地址: | 中国台湾彰化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轮胎 脱出 轮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圈结构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指自行车使用的轮圈,可避免轮胎因故自轮圈脱离的一种防止轮胎脱出的轮圈结构。
背景技术
公知轮圈使用方式,如中国台湾公告了第I403425 号(该案第四图所示)。将轮圈配合轮胎使用,通过轮圈提供的钢性维持轮胎的真圆,并利用轮胎的弹性提供自行车行驶的舒适感。
然,一般轮胎与轮圈的组合,通过轮胎的弹性配合胎压,使轮胎的胎唇部可与光滑的轮圈壁面形成紧迫,正常的情况,此一紧迫力道与组合姿态可维持轮胎与轮圈组成的整体。但是,自行车运动时或因路面变化、或因轮胎与轮圈作用力的姿态,容易导致轮胎与轮圈产生向左或向右倾斜的现象,使得轮胎胎唇部外表面与轮圈各壁面内表面,无法维持较佳的紧迫贴合,导致轮胎存有脱离轮圈的风险。
而此一风险,轻则造成轮胎与轮圈的气密不佳,严重时,更可能导致轮胎脱离的危险,尤其是在高速行进中或于颠跛路段时,都可能造成自行车的失控,进而危及使用者骑乘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防止轮胎脱出的轮圈结构,防止轮胎脱出的轮圈结构,在轮圈与轮胎接合面的预设处设有一抓着区域,通过以增加轮圈与轮胎彼此间的抓着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防止轮胎脱出的轮圈结构,其包含:一轮圈,由两对称的环形壁所形成;以及至少一抓着区域,由数道凹凸纹路所组成,并沿各该环形壁开口近端缘的内侧圆弧面凸出设置;其中,该轮圈与一轮胎组合使用时,通过该抓着区域增加该轮圈与该轮胎接触面的抓着力。
进一步,各该凹凸纹路,高于或等于各该环形壁开口近端缘的圆弧轮廓。
进一步,该抓着区域采用凹凸压花的纹路。
进一步,该轮圈为一复层轮圈。
进一步,该轮圈为一单层轮圈。
进一步,该轮圈的材质为铁、铝合金、铝镁合金、钛合金或碳纤维。
进一步,该轮胎为一无内胎轮胎。
进一步,该轮胎为一有内胎轮胎。
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技术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止轮胎脱出的轮圈结构,其包括一轮圈及一抓着区域。其中,轮圈由两对称的环形壁所形成。而抓着区域由数道凹凸纹路所组成,凸出设置于各环形壁开口近端缘内侧圆弧面。通过上述构件的组成,将轮胎与轮圈组合时,利用抓着区域增加轮圈与轮胎间的抓着力,避免轮胎与轮圈在运行中,因外力或姿态而降低接触面积时,仍可确保轮胎牢固的被限位在轮圈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止轮胎脱出的轮圈结构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止轮胎脱出的轮圈结构实施例剖面以及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止轮胎脱出的轮圈结构实施例剖面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防止轮胎脱出的轮圈结构另一实施例剖面以及局部放大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轮圈
12:环形壁
14:开口近端缘
16:内侧圆弧面
18:抓着区域
20:轮胎
22:胎唇部
24:顶面 。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请参照相关图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防止轮胎脱出的轮圈结构实施例。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以下相同元件采用相同符号标示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止轮胎脱出的轮圈结构,其包括一轮圈及一抓着区域。而抓着区域设置于轮圈预设处,提供轮圈与轮胎组合时,藉由抓着区域增加轮圈与轮胎的抓着力。
上述轮圈10,至少由两对称的环形壁12所形成,具有一开口端。实施时,轮圈10可为复层轮圈或单层轮圈(如图4所示),其材质更可选择性的采铁、铝合金、铝镁合金、钛合金或碳纤维等其中之一。通过轮圈10提供一轮胎20设置,而轮胎20则可选择有内胎轮胎或无内胎轮胎 (轮圈及轮胎都为公知常识)。
上述抓着区域18,由数道凹凸纹路所组成,并沿各环形壁12开口近端缘14内侧圆弧面16凸出设置。实施时抓着区域18可选择性地采用凹凸压花的纹路,且凹凸纹路可选择性的略高或等于开口近端缘14圆弧的轮廓,借以增加与轮圈10与轮胎20接触面的磨擦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展轮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展轮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293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药芯焊丝的制造方法及其生产的药芯焊丝
- 下一篇:一种镍铬锰铌合金焊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