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跟骨微创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30522.1 | 申请日: | 2014-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95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李龙付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龙付 |
主分类号: | A61B17/80 | 分类号: | A61B17/80 |
代理公司: | 苏州铭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6 | 代理人: | 王军 |
地址: | 215104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骨微创 钢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跟骨骨折用固定板,特别是一种可缩小患者手术切口、减少手术创伤的跟骨微创钢板。
背景技术
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方向为微创外科,越来越多的手术采用微创的方式进行;跟骨骨折是临床中的常见骨折,很多病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但现有的跟骨骨折固定钢板的整体结构较大、形状较为复杂,如图1所示,固定钢板固定在骨折的跟骨5上时,需要在人的脚部6上开一个长约15厘米的L形(的)切口,切口较大,手术创伤也大,患者术后恢复慢,而且如果后期护理不当,会导致切口处的皮肤坏死,甚至产生如骨髓炎之类的严重的并发症,给病人带来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缩小患者手术切口、减少手术创伤的跟骨微创钢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跟骨微创钢板,包含第一固定臂、第二固定臂和第三固定臂;所述第一固定臂与第二固定臂相连接;所述第三固定臂连接在第二固定臂或者第一固定臂与第二固定臂的连接处上;所述第一固定臂、第二固定臂和第三固定臂上均设置有固定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臂与第二固定臂在上侧的夹角为100-145度,与跟骨交叉角的角度大小一致。
优选的,所述第三固定臂与第二固定臂在上侧的夹角为70-90度。
优选的,所述固定孔为普通通孔或者是带有螺纹的锁定孔。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跟骨微创钢板,只包含第一固定臂、第二固定臂和第三固定臂三个部分,整体结构简单小巧,只需在病人的脚部开一个很小的切口,即可将钢板整体放入跟骨需要固定的位置上,减少了手术创伤,缩短了手术时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而且降低了病人的脚部皮肤坏死的机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背景技术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跟骨微创钢板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其中:1、第一固定臂;2、第二固定臂;3、第三固定臂;4、固定孔;5、跟骨;6、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跟骨微创钢板,包含第一固定臂1、第二固定臂2和第三固定臂3;所述第一固定臂1与第二固定臂2相连接;所述第三固定臂3连接在第二固定臂2上;所述第一固定臂1的长度为14到20毫米,第一固定臂1上设置有1至3个固定孔4;所述所述第二固定臂2的长度为25到35毫米,第二固定臂2上设置有2至4个固定孔4;所述所述第三固定臂3的长度为25到45毫米,第一固定臂1上设置有3至5个固定孔4;所述第一固定臂1与第二固定臂2在上侧的夹角为100-145度;所述第三固定臂3与第二固定臂2在上侧的夹角为70-90度;所述固定孔4为普通通孔或者是带有螺纹的锁定孔。
手术时,手术医生在足跟外侧作一个长约4cm切口,复位骨折后即可经此小切口将微创钢板插入足跟外侧皮下,第一固定臂1与第二固定臂2所成夹角刚好与患者的Gissane角(跟骨交叉角)相一致,并位于Gissane角(跟骨交叉角)的下方,第三固定臂3放置在跟骨体部外侧面,再经各个固定孔4放置螺钉进行固定;第一固定臂1、第二固定臂2和第三固定臂3上也可连接瞄准器进行螺钉放置。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跟骨微创钢板,只包含第一固定臂、第二固定臂和第三固定臂三个部分,整体结构简单小巧,只需在病人的脚部开一个很小的切口,即可将钢板整体放入跟骨需要固定的位置上,减少了手术创伤,缩短了手术时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而且降低了病人的脚部皮肤坏死的机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可能性。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龙付,未经李龙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305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流水线在线视觉防错方法
- 下一篇:抗温钻井液随钻堵漏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