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套管引流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30588.0 | 申请日: | 2014-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05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林吉;毛延发;王雪莱;刘家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库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弘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0 | 代理人: | 李新梅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套管 引流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引流管。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治疗积液、脓肿或坏死,如肝胆脓肿、肾或膀胱、胸腹腔等积液等,通常采用的方法为穿刺引流管穿刺置管引流或外科手术清除放置引流管引流,是将导管在导丝的导引下植入人体积液、脓肿、坏死等病变部位,而留在体外一个接头注入生理盐水稀释病变部位,另一个接头通过连接管连接引流袋,将引流部位的积液排出体外。因其可在一段长时间内留置在人体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然而,当前市场上所用引流导管在临床上易造成交叉感染,以致在手术过程中经通道引流灌洗液时带来不便;且部分双腔引流管尖端孔小不能使引流最大化造成堵塞,使脓液排出体外比较困难。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能有效避免堵塞、快速排出体液的双套管引流导管。
一种双套管引流导管,包括外管以及嵌套于外管内的内管,所述外管包括管体,管体与内管之间形成进液通道,内管内形成排液通道,所述管体的一端连接有外管接头,另一端形成尖端,所述尖端用于插入人体内,所述尖端上形成有向外的凸起用于撑开尖端周围的人体。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双套管引流导管的外管的尖端上形成有凸起,撑开尖端周围的人体,有利于将要排出的积液吸入至外管内,不会因为人体的挤压造成尖端堵塞;另外,内管嵌套于外管内,内管不会受到人体的挤压,如此有利于积液的快速排出,减轻病患的痛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套管引流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套管引流导管的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双套管引流导管包括外管10以及嵌套于外管10内的内管30,内管30与外管10之间形成进液通道,内管30内则形成排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用于向病患体内注入生理盐水或清洗液以清洗、稀释病患的病变部位,所述排液通道用于将病患体内的积液排出至体外。
所述外管10包括管体12、形成于管体12的一端的尖端14、以及连接于管体12的另一端的外管接头16。所述外管接头16上形成有与管体12同轴的第一开口162、以及与管体12呈一定角度的第二开口164,所述第二开口164用于向管体12内注入生理盐水或清洗液以清洗、稀释积液。所述尖端14用于插入至病患体内,所述尖端14形成有向外的凸起142,如此在尖端14插入至病患体内时,凸起142与病患接触,将尖端14周围的人体撑起,保证尖端14的周围不受人体的挤压,从而可以更好的将病患的积液吸入至管体12内并最终排出至病患体外。
如图2所示,所述内管30嵌套于外管10内,内管30对应外管10的尖端14的一端形成有若开穿孔32,以将外管10吸入的积液吸入至内管30内并最终向外排出病患体外,所述内管30的另一端连接有内管接头34,所述内管接头34经由外管接头16的第一开口162伸出至外管10外,所述内管接头34可以连接有负压引流设备等,促使内管30将吸收的积液向外排出。
使用时,通过穿刺将外管10的尖端14插入至病患体内建立引流通道,生理盐水或冲洗液通过外管10的第二开口164注入管体12内并经由尖端14冲洗病患的积液;排出积液时,积液由外管10的尖端14进入,然后经由内管30的穿孔32进入内管30,并在负压的作用下沿内管30向外排出至病患体外。本实用新型双套管引流导管采用内管30、外管10的双套管结构,在内管30、外管10之间形成进液通道,在内管30内形成排液通道,如此最大幅度地利用了内部空间;另外,外管10的尖端14上形成有凸起142,撑开尖端14周围的人体,有利于将要排出的积液吸入至外管10内,不会因为人体的挤压造成尖端14堵塞;再次,由于内管30嵌套于外管10内,内管30不会受到人体的挤压,如此有利于积液的排出,如此,本实用新型双套管引流导管能有效避免堵塞,快速排出积液,减轻病患的痛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做出其他变化,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库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库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305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位移标定仪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冷循环导尿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