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管串联升压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30985.8 | 申请日: | 2014-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4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尤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金赛德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155 | 分类号: | H02M3/155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管 串联 升压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压电路,尤其涉及一种双管串联升压电路。
背景技术
传统的升压电路如图1所示,由于MOS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耐压值要略高于输出电压,当矿井系统的输入电压为AC90V-AC750V时,MOS管需要选择1500V耐压的非常规MOS管,不仅成本高,而且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种双管串联升压电路,来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管串联升压电路,包括MOS管Q1、二极管D1、电阻R1、MOS管Q2、稳压二极管D2及二极管D3;其中,所述MOS管Q1的源极连接二极管D1的一端,二极管D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的一端,MOS管Q1的漏极与MOS管Q2的源极连接后的结点连接稳压二极管D2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2的另一端连接MOS管Q1的栅极、二极管D3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二极管D3的另一端连接MOS管Q2的漏极。
特别地,所述二极管D3选用TVS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管串联升压电路将两个MOS管串联连接,降低了每个MOS管的耐压值,当输入电压为AC90V-AC750V时,即可选用耐压值为800V的常规MOS管,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提升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升压电路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管串联升压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请参照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双管串联升压电路具体包括:MOS管Q1、二极管D1、电阻R1、MOS管Q2、稳压二极管D2、二极管D3、电容C1、电感L1、电容C2、电容C3以及电容C4。
所述MOS管Q1的源极连接二极管D1的一端,二极管D1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的一端,MOS管Q1的漏极与MOS管Q2的源极连接后的结点连接稳压二极管D2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2的另一端连接MOS管Q1的栅极、二极管D3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二极管D3的另一端连接MOS管Q2的漏极。所述电容C1与电感L1串联连接后,一端连接MOS管Q1的源极,另一端连接MOS管Q2的漏极。所述电容C2、电容C3及电容C4串联连接后,一端连接MOS管Q2的漏极,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与电阻R1连接后的结点。
于本实施例,所述二极管D3既可以是单一的TVS管(瞬态抑制二极管),也可以是多个串联连接的TVS管。由于MOS管Q1与MOS管Q2串联连接,降低了MOS管Q1和MOS管Q2的耐压值,所以当输入电压为AC90V-AC750V时,MOS管Q1和MOS管Q2即可选用耐压值为800V的常规MOS管,不仅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而且提升了效率。
下面对本实施例中双管串联升压电路的工作原理简要进行说明。
当MOS管Q2导通时,MOS管Q1通过电阻R1和二极管D2在GS端产生15V左右电压导通;当MOS管Q2截止时,DS电压达到二极管D3端电压时,MOS管Q1的GS电压降为0,MOS管Q1截止。MOS管Q2截止时电压不超过二极管D3的电压,MOS管Q1截止电压等于输出电压减去二极管D3的电压,如果二极管D3总的钳位电压为750V,输出电压不高于1500V,可以选用耐压值为800V的常规MOS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两个MOS管串联连接,降低了每个MOS管的耐压值,当输入电压为AC90V-AC750V时,即可选用耐压值为800V的常规MOS管,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提升了效率。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金赛德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金赛德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309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