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固定导尿管或引流管的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32352.0 | 申请日: | 2014-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04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王旭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勇;王旭阳 |
主分类号: | A61M25/02 | 分类号: | A61M2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固定 导尿管 引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般地涉及医疗用品领域。更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固定导尿管或引流管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留置导尿是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是解除尿储留,促使昏迷、尿失禁者膀胱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在诊断、治疗急重症病人中起着积极作用。导尿管是以天然橡胶或硅胶等材料制成的管路,可以经由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流尿液,导尿管插入膀胱后,靠近导尿管头端有一个气囊固定导尿管留在膀胱内,且引流管连接尿袋收集尿液。导尿后的患者活动或对其搬动时,尿袋可因自身重量被牵拉而引起对膀胱内气囊向外牵拉,造成对尿道口处膀胱粘膜的挤压导致粘膜损伤,严重者可引起血尿或膀胱炎症,影响患者的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固定导尿管或引流管的固定装置,其能固定导尿管及引流管,防止导尿管或引流管滑脱而损伤膀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固定导尿管或引流管的固定装置,包括用于与皮肤粘贴的底层粘贴片、与所述底层粘贴片粘贴的起毛布以及与所述起毛布连接的粘扣带,所述粘扣带包括与所述起毛布固定连接的条形连接部,所述条形连接部两侧分别设有可翻折扣合于另一侧起毛布上以将所述导尿管或引流管固定于所述条形连接部的粘扣钩面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所述粘扣钩面部的长度大于导尿管或引流管的截面周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所述条形连接部的一例中部向外延展设有至少一第一粘扣钩面部,所述条形连接部的另一侧向外延展设有第二粘扣钩面部,所述第二粘扣钩面部具有对应所述第一粘扣钩面部延展方向的开口,且所述开口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粘扣钩面部的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所述粘扣带具有圆滑的边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所述条形连接部上粘贴有双面胶衬垫。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所述条形连接部与所述起毛布缝合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所述粘扣钩面部具有多个射出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所述底层粘贴片为圆形、椭圆型或8字形。
本实用新型用于固定导尿管或引流管的固定装置包括三层,底层粘贴片、起毛布以及粘扣带,底层粘贴片与皮肤粘贴,起毛布与底层粘贴片粘贴,粘扣带固定在起毛布上,而且粘扣带包括与起毛布固定连接的条形连接部,条形连接部两侧分别设有可翻折扣合于另一侧起毛布上以将导尿管或引流管固定于条形连接部的粘扣钩面部。在使用时,可将导尿管或引流管放置在粘扣带的条形连接部上,然后将条形连接部两侧的粘扣钩面部翻折覆盖在导尿管或引流管上,并将粘扣钩面部扣合于起毛布上,最后将固定装置粘贴在患者皮肤上或其他位置。导尿管或引流管被绑缚于粘扣钩面部与条形连接部之间,固定效果好,能够有效防止导尿管或引流管滑脱而损伤膀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固定导尿管或引流管的固定装置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固定装置的分解视图;
图3是图1中固定装置与导尿管配合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固定装置与引流管配合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固定导尿管或引流管的固定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固定导尿管或引流管的固定装置100,包括用于与皮肤粘贴的底层粘贴片10、与底层粘贴片10粘贴的起毛布20以及与起毛布20连接的粘扣带30。优选的是,底层粘贴片10可为圆形、椭圆型或8字形等。粘扣带30具有圆滑的边缘。
粘扣带30包括与起毛布20固定连接的条形连接部31,该条形连接部31可与起毛布20缝合连接。条形连接部31两侧分别设有可翻折扣合于另一侧起毛布上以将导尿管或引流管固定于条形连接部31的粘扣钩面部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勇;王旭阳,未经张勇;王旭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323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