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有线电视终端盒模块功能的同轴电缆机尾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34390.X | 申请日: | 2014-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45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熊煌光;李世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世平;熊煌光 |
主分类号: | H01R13/66 | 分类号: | H01R13/66;H01R24/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6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有线电视 终端盒 模块 功能 同轴电缆 机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有线电视系统的信号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有线电视终端盒模块功能的同轴电缆机尾线。
背景技术
目前,有线电视运营商给用户住处安装有线电视网络时布线使用的是同轴电缆,为了起到提高图像质量、屏蔽干扰和安全保护等作用,需要在用户家安装有线电视终端盒(简称终端盒),终端盒是有线电视分配系统与用户收视设备之间相连必不可少的装置,终端盒的输入端连接有线电视分配系统的同轴电缆,输出端通过同轴电缆机尾线与机顶盒或者电视机连接。有线电视用户终端盒包括面板和终端盒模块,终端盒模块有单孔型和双孔型,单孔型只有一个电视插孔,双孔型除有一个电视TV插孔外,还有一个调频收音机用的FM插孔。以单孔型有线电视终端盒为例, 有线电视终端盒模块一般随面板安装固定在墙壁上,输入端通过接头与来自墙壁里的入户同轴电缆连接,输出端通过接头与机尾线连接。安装有线电视终端盒时经常遇到一类问题:如果用户家原先安装的终端盒跟要更换的终端盒安装规格不同,结果就是要么墙里的入户同轴电缆无法与新终端盒模块的输入端对接,要么就是墙里的同轴电缆接入新终端盒模块后,新终端盒无法被固定在原先的位置,这样的安装效果会大大影响用户家庭的美观程度,很多用户对这点有很大意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安装有线电视终端盒的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有线电视终端盒模块功能的同轴电缆机尾线,该机尾线由单孔型终端盒模块、同轴电缆、接头和绝缘护套共同组成,两根同轴电缆通过接头分别跟单孔型终端盒模块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对接,然后再用绝缘护套将终端盒模块和两端的对接同轴电缆包裹成一体, 两根同轴电缆的另外两头分别与接头紧固。从外表看,该机尾线是一体的,内部包括单孔型终端盒模块和两根同轴电缆,一根同轴电缆与终端盒模块的输入端对接,一根同轴电缆与终端盒模块的输出端对接,两根同轴电缆的另外两头分别与接头紧固。
普通机尾线是接在电视机或者机顶盒跟终端盒之间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有线电视终端盒模块功能的同轴电缆机尾线本身具有终端盒模块功能,因此,它可以大大简化布线人员在用户家安装有线电视终端盒的安装工序:入户的有线电视同轴电缆只需要通过普通的接线盒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有线电视终端盒功能的同轴电缆机尾线的输入端连接,机尾线的另一端则与电视机或者机顶盒连接即可,这样使得在用户家更换有线电视终端盒的工作变为只需将用户家原先的机尾线更换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有线电视终端盒模块功能的同轴电缆机尾线。
本实用新型可以解决上文提到的在用户家布线时遇到的有线电视终端盒安装问题:当新终端盒无法安装或者无法与旧终端盒的安装位置匹配时,只需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有线电视终端盒功能的同轴电缆机尾线的一端与用户家原先安装的终端盒连接,另一端与电视机或者机顶盒连接即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有线电视终端盒模块功能的同轴电缆机尾线中所使用同轴电缆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有线电视终端盒模块功能的同轴电缆机尾线的外观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有线电视终端盒模块功能的同轴电缆机尾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有线电视终端盒模块功能的同轴电缆机尾线中所使用同轴电缆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有线电视终端盒模块功能的同轴电缆机尾线的外观示意图,其中,(201)和(205)是接头,类型包括拧紧式接头(如F头等)和插入式接头等;(202)和(204)是同轴电缆;(203)是被绝缘护套包裹的终端盒模块部分,(203)部分的绝缘护套跟同轴电缆的绝缘护套之间可以是无缝对接的,使得机尾线看上去是一个整体,(203)部分的绝缘护套跟同轴电缆的绝缘护套之间也可以是分离式对接的,以便于生产制造。
如上所述无缝对接是指(203)部分的绝缘护套跟同轴电缆的绝缘护套通过制造工艺做成一体式的绝缘护套;分离式对接是指(203)部分的绝缘护套跟同轴电缆的绝缘护套是各自独立并且物理上分离的物件,通过表面接触而对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世平;熊煌光,未经李世平;熊煌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343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器人控制方法、机器人控制装置、机器人及机器人系统
- 下一篇:研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