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渗透性气囊外科刀口引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34518.2 | 申请日: | 2014-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77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潘晓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M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渗透性 气囊 外科 刀口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外科领域,尤其涉及渗透性气囊外科刀口引流管。
背景技术
外科手术刀口引流管目前容易出现的问题如下:1 容易感染,影响导流和恢复;2容易阻塞,造成引流不顺畅引流不方便;3.容易脱出,重新放回去不方便;4.因为引流的时候需要进行缝合,还需要用线进行绑定,操作繁杂,固定不方便。
容易被压迫,影响其导流作用,并且容易发炎,需要消炎。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渗透性气囊外科刀口引流管,具体目的见具体实施部分的多个实质技术效果。
为了达到如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渗透性气囊外科刀口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含T型管,其包含横放的内埋管,所述内埋管上有渗漏孔,竖直的管道上包含突起,突起为圆形,内埋管内部连接竖直的管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突起内部穿过有内管,内管外部还包含外管,外管也连接突起内部,内管在突起内部的部分的外壁上有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竖直的管道分为内管和外管,内管和外管各自连通内埋管内部,突起位于外管的壁上,内管和外管各自连接一个管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内埋管包含渗漏内管和渗漏外管,渗漏内管伸出一个竖直的管道,渗漏内管和渗漏外管之间的空间也引出一个竖直的管道,突起位于两个竖直的管道上的任何一个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内埋管伸出一个以上的分支,分支内部和内埋管连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内埋管的横截面包含一个以上的凹槽,凹槽对称分布。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内埋管外壁上有内陷的凹槽孔,孔内镶嵌有药物颗粒。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竖直的管道外壁上有纱布,纱布和外壁紧密相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竖直的管道出口接入无菌袋中,无菌袋位于无菌箱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内埋管内壁有导流刻槽,刻槽终端指向竖直管道的进口。
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导流效果好,不会被挤压,方便固定,有抗感染效果,不易脱出。
附图说明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进行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实施结构1结构示意图;
图2实用新型实施结构2结构示意图;
图3实用新型实施结构3结构示意图;
图4为内埋管剖面外部示意图;
1.内埋管;2.渗漏孔;3.内管;4.外管;5.突起;6.打入管;7.引流管;8.渗漏内管;9.渗漏外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渗透性气囊外科刀口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含T型管,其包含横放的内埋管1,所述内埋管上有渗漏孔2,竖直的管道上包含突起,突起为圆形,内埋管1内部连接竖直的管道。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际的技术效果是突起可以撑起来一个空间,防止T型管被挤压难以实现导流的作用。所述的渗漏孔2可以是直孔或者是斜孔。
结合图2,所述突起内部穿过有内管,内管外部还包含外管,外管也连接突起内部,内管在突起内部的部分的外壁上有孔。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际的技术效果是内管和突起支架会形成一个往返进出的缓释空间,将药物打进去,可以不断渗入到肌理内部。
结合图1,所述竖直的管道分为内管和外管,内管和外管各自连通内埋管1内部,突起位于外管的壁上,内管和外管各自连接一个管道。本处的结构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是内管和外管一个导入,一个可以导出,导入的部分是可以起到注射消炎的药物。
结合图3,所述内埋管1包含渗漏内管8和渗漏外管9,渗漏内管8伸出一个竖直的管道,渗漏内管8和渗漏外管9之间的空间也引出一个竖直的管道,突起位于两个竖直的管道上的任何一个上。本处的结构是形成多级管的构造,使得消炎药可以及时到达各个部位,同时多层管不会被轻易压扁,有助于液体导流。
所述内埋管1伸出一个以上的分支,分支内部和内埋管连通。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是形成类似于叶脉的分布使得可导流的范围不仅仅是一条管道的距离和延伸的范围,而是更加广阔的面积,使得导流效果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未经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345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频足部热疗仪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大鼠颈动脉损伤的球囊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