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接触器的衔铁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35599.8 | 申请日: | 2014-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40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许建国;袁书泉;魏万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维大通冷挤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18 | 分类号: | H01H50/18 |
代理公司: | 杭州宇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1 | 代理人: | 张宇娟 |
地址: | 3143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接触器 衔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触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构成接触器的衔铁。
背景技术
接触器是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元件之一,用于快速切断交流或直流主回路或可频繁地接通、断开与高电流控制电路的连接,故接触器经常用于控制电动机、工厂设备、电热器、工作母机或其他各样电力机组等电力负载。接触器不仅能接通和切断电路,而且还具有低压释放保护作用,且接触器控制容量大,适用于频繁操作和远距离控制。
现有的接触器在接通电路时,衔铁与轭铁之间的接触为平面接触,为了保证磁通量,使形成通路后的电流足够大,则衔铁和轭铁必须充分接触,避免两平面之间留有空隙,因此对两者相接触平面的平面度要求较高,衔铁和轭铁需进行精加工,加工步骤多,影响衔铁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接触面的平面度要求较低的用于接触器的衔铁。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接触器的衔铁,包括能有效导通磁感线的衔铁本体,所述衔铁本体的两端分别为第一工作部及电路导通时与轭铁接触的第二工作部,所述第二工作部的端面设有向衔铁本体凹陷形成的凹部。
在轭铁端部设置与凹部适配的突起,在导通电路时,衔铁与轭铁通过凹部与突起的配合安装在一起,相当于轭铁局部嵌装在衔铁内,如此可以提高导通的磁感线数量,使电路导通后的电流更加稳定。
优选的,所述凹部由位于第二工作部末端的锥形凹部和靠近衔铁本体一侧且位于锥形凹部尖角端的弧形凹部组成。
优选的,所述锥形凹部内壁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40°。
此种结构的凹部能避免加工后在第二工作部上形成角度偏小的过渡处,避免应力集中,进而保证衔铁的强度。
优选的,所述第二工作部中心线与衔铁主体中心线重合且第二工作部的横截面积小于衔铁主体的横截面积,在第二工作部和衔铁主体之间设有过渡台阶面。
优选的,所述第二工作部与衔铁主体之间的过渡台阶面的平面度要求为0.03。
衔铁主体端部设置的第二端部有效减小了需满足平面度要求的衔铁主体端面大小,便于缩短加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优选的,所述第一工作部的横截面积大于衔铁主体的横截面积。此种结构便于套装弹簧,在电路需断开时,弹簧作用于第一工作部靠近衔铁主体一侧的表面,进而带动衔铁复位使电路断开。
优选的,所述第一工作部在背向衔铁主体一侧的端面设有向外凸出的凸台。
优选的,所述凸台的高度为0.6mm±0.05mm。
优选的,所述凸台表面的平面度要求为0.06。
凸台表面面积小于第一工作部横截面积,减小了第二工作部需要满足平面度要求的平面大小,便于节约加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优选的,所述衔铁经过镀锌处理,所述衔铁主体表面均匀设有锌层。经过镀锌处理后,衔铁的耐锈蚀性能显著提高,有利于延长衔铁的抗锈蚀期限,延长衔铁的使用寿命,进而有助于延长接触器整体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接触器的衔铁,整体结构简单,需要满足平面度要求的工作面积小,便于节约加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衔铁能有效保证电路导通时的磁通量,保持电路导通状态下电流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4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5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中,1-衔铁本体,11-第一工作部,12-第二工作部,13-凹部,131-锥形凹部,132-弧形凹部,14-凸台,E-第二工作部与衔铁主体之间的过渡台阶面,F-凸台表面,H-凸台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接触器的衔铁,包括能有效导通磁感线的衔铁本体,衔铁本体的两端分别为第一工作部11及电路导通时与轭铁接触的第二工作部12,第二工作部的端面设有向衔铁本体凹陷形成的凹部13。
为了避免在第二工作部造成角度偏小的过度处,凹部13由位于第二工作部12末端的锥形凹部131和靠近衔铁本体1一侧且位于锥形凹部尖角端的弧形凹部132组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锥形凹部131内壁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40°。如此第二工作部的过渡处较为平缓,能避免应力集中,进而有效保证衔铁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维大通冷挤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维大通冷挤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355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抖动的电磁继电器
- 下一篇:一种继电器驱动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