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源中央空调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35650.5 | 申请日: | 2014-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18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吴刚;冯卫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刚;冯卫红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J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7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央空调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源中央空调系统,属于空调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地源中央空调系统存在以下弊端:①占用场地大;②成本高;③长期使用不能完全回灌造成地下水位下降;④使用中产生移砂,长期使用造成地质塌陷;⑤对外界条件要求苛刻,如采用冷却塔和空气源供暖时冬季气温极低时甚至不能运行;⑥能量采集效率低,满足不了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地源中央空调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地源中央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散热装置、用户循环泵、螺杆机组、水源循环泵和同井循环地热能采集装置,同井循环地热能采集装置通过供水管与螺杆机组进水端连接,螺杆机组的出水端通过供水管与室内散热装置连接,室内散热装置的回水端通过回水管、用户循环泵与螺杆机组连接,螺杆机组的回水端通过回水管、水源循环泵与同井循环地热能采集装置的回水管连接。
所述同井循环地热能采集装置,包括井壁和井管,井管置于井壁内部,井管的底端设有锥状的沉淀管,在井管底部的侧壁设有滤水管,在井壁和井管之间形成的腔室内充满石英砂,回水管位于混凝土垫层的上方且与上述井壁和井管之间形成的腔室连通,供水管置于井管的内部,供水管的底端安装有潜水泵;位于整个井管的中部位置处,在井壁和井管之间形成的腔室内沿周向均匀分布有若干根导流管,导流管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橡胶隔离板,两块橡胶隔离板将井壁和井管之间形成的腔室分成三段,其中上段和下段作为热交换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地源替代了传统的冷却塔节能技术,本实用新型不仅可应用于集中供热制冷系统中,而且还可用于大中型建筑节能减排或者公共建筑节能减排,其具体表现如下:
1占地少,只需要打一眼采集井,可以放置在道路上,绿化带内等,外观只看到一个标准井盖;
2环保无污染不破坏地质结构,本装置只采集地下水中的能量,不消耗地下水;
3运行安全可靠,运行中无高温高压,长期运行无沉沙,全封闭管道系统无腐蚀;
4成本低,一个采集单元能取代目前一供多回模式的4眼井,成本相对减少40%;
5使用范围广,在地下水贫乏的地区均能够应用本装置;
6一套装置能提供700KW的能量,能供应8000m2的建筑制冷供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同井循环地热能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隔离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地源中央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散热装置、用户循环泵、螺杆机组、水源循环泵和同井循环地热能采集装置,同井循环地热能采集装置通过供水管与螺杆机组进水端连接,螺杆机组的出水端通过供水管与室内散热装置连接,室内散热装置的回水端通过回水管、用户循环泵与螺杆机组连接,螺杆机组的回水端通过回水管、水源循环泵与同井循环地热能采集装置的回水管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同井循环地热能采集装置,包括井壁5和井管8,井管8置于井壁5内部,井管8的底端设有锥状的沉淀管2,在井管8底部的侧壁设有滤水管4,在井壁5和井管8之间形成的腔室内充满石英砂11,回水管10位于混凝土垫层9的上方且与上述井壁5和井管8之间形成的腔室连通,供水管3置于井管8的内部,供水管3的底端安装有潜水泵1;位于整个井管8的中部位置处,在井壁5和井管8之间形成的腔室内沿周向均匀分布有若干根导流管6,导流管6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橡胶隔离板7,两块橡胶隔离板7将井壁5和井管8之间形成的腔室分成三段,其中上段和下段作为热交换区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刚;冯卫红,未经吴刚;冯卫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356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脱料分穴装置
- 下一篇:带有除沙功能的多功能通风装置